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中
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6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匹茨堡睡眠量表评分(PSQ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VAS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较前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PSQI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节化护理干预可帮助产妇改善睡眠情况,缓解产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产后出血及疼痛,赢得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细节化护理干预;产后出血;睡眠质量;负性情绪
妇女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会伴随一系列心理、躯体的重大变化,部分产妇由于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角色转变困难、考虑问题众多、情绪复杂难言,日久会产生抑郁、疲惫、焦虑等负性心理问题。而产妇的消极情感体验,会诱发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产前准备和产后恢复。现临床上已形成完整的产妇护理方法,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仍遗漏众多细节未强干预,直接影响护理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临床引入了细节化护理干预方法,细节化护理干预以系统、全面、注重细节等优势,被多领域运用并取得可喜护理效果。本研究选择106例产妇,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中的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6例产妇。纳入标准:孕周37~40周;胎儿头位、单胎,发育良好,脐带、羊水正常;宫颈、胎盘发育良好,骨盆稳定、大小正常;自愿配合护理干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心、肺、肾、脑等)严重合并症或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基础疾病多且严重,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拒绝配合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35.1±3.9)岁,孕周(38.1±2.7)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28例,自然分娩38例、人工分娩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4±3.2)岁,孕周(37.8±3.4)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32例,自然分娩35例、人工分娩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和分娩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可比性。相同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均由同一护理团队完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妇护理:(1)产前帮助患者适应环境、消除紧张心理、增强信赖和安全感;(2)记录生命体征和基本情况;(3)每日定期听胎心并监测胎动,必要时安装胎心监护仪;(4)耐心解释分娩机制及分娩中需配合事宜;(5)指导产妇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定期活动躯干四肢;(6)产妇日常护理和对症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节化护理干预:(1)認知干预:首先评估患者文化程度,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认知干预方法,针对文化程度较低者,可播放分娩教学视频,每日播放1次,每次约20min,让患者直观了解分娩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分娩中需配合要点,鼓励产妇大胆提问,耐心解答心中疑惑,以减少未知恐惧,同时制定每日任务,嘱患者30min内复述今日视频要点,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分娩熟悉了解程度。针对文化程度高者,可通过印发宣传册、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等方式告之分娩过程和配合事项,帮助患者加深理论认知、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分娩过程顺利进行;(2)心理干预:每日定时探访产妇,用轻松愉快的语气与之沟通交流,询问产妇近期精神状态、睡眠状况。可播放产妇喜欢的舒缓轻音乐或电影,每次30min,在播放中引导产妇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切忌时间过长造成身心疲惫;(3)产后镇痛干预:询问产妇疼痛程度、时间、频率,汇报主管医生,遵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同时帮助产妇将注意力转移至出生宝宝,增加心理幸福感,减轻对疼痛的关注度,缓解疼痛感觉;(4)正能量支持:选择正能量书籍给产妇借阅,也可轻声诵读,每日一次,每次20min,耐心解释其中含义,帮助产妇快速进入母亲角色,增强产后恢复信心;(5)营造舒适环境:每日为产妇更换清洁舒爽的被褥、衣物,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舒适安静,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两组产妇均于入院时、产后3天进行PSQI、SAS、SDS、VAS等量表评分,记录产后出血量,嘱患者根据护理技术、舒适程度等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匹茨堡睡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VAS疼痛量表评分,比较产后出血量和患者满意率。 1.4评价指标
匹茨堡睡眠量表:可评价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主要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7个维度,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焦虑自评量表:可直观反映有焦虑倾向患者的主观感受,我国标准分界定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可直观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划分为四个特异性症状: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我国标准分界定值为50分,标准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VAS
疼痛评分:疼痛评分将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0分:无疼痛;1~3分: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明显,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y~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SAS、SDS、VA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较前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PSQI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PSQ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产后出血量和满意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产后出血量为(256.3±19.4)mL,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01.2±2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满意率为81.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5%(P<0.05),患者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讨论
分娩对产妇生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造成产后出血量过多、贫血、软产道撕裂损伤、甚至产后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大多产妇为初次生产,缺乏分娩经验、过度担忧害怕分娩痛苦、心理上也未完全转变为母亲角色,担心无法正确处理母子、夫妻关系,这些都会诱发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睡眠,甚至导致早产、难产、产程异常和产后大出血等情况,不利于产后恢复。据文献报道,临床上已形成系统产妇护理方法,但细节护理仍不到位,存在若干细节漏洞,这直接影响了干预效果,在心理护理及帮助睡眠上尤显匮乏。因此笔者选择新型护理模式:细节化护理,探讨其对改善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中的重要作用。
细节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法,着眼细节环节进行干预,以期达到精益求精的护理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加强患者认知教育: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没有强调患者认知相关培训,导致患者出现未知恐惧心理,不清楚疾病发展过程,容易加深医患矛盾误解,同时也不能及时自我护理,全部依靠护士团队完成,在病患护理需求量大的条件下,医护团队无法精细到个人,因此容易出现护理不周全、了解不充分的情况,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