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媒介与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是指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历史时期,涵盖了媒介发展中口语传播时代和文字传播时代两大阶段。在农业社会中,语言和文字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语言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产生,文字则使人类文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1、 语言——“与狼共舞”的结束

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德国著名释义学者加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类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个更为扩大的方面,一种世界观。”[1]换句话说,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丰富的“语义世界”。由此而知,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思维也就是内向操作语言。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使这一本质区别得以落实,使人类有了作为高级生物的独立的意义。

此外,语言还体现了媒介的最基本的功能,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这种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的产生使这种要求得到相当的满足。尤其是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人类主要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以小规模、近距离的群体生活、部落生活为主。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个人的生存能力也较薄弱。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共同抵御自然的灾害,或相互协作进行农耕、渔猎等社会生产。这种群体的行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了人类的社会性。

总之,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第一,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实践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口语传播便无法满足客观的需要。

事实上,即使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口语也并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越来越大的环境空间,人类不断发明和采用了一些早期的媒介工具,例如擂鼓、烟火、结绳记事等等。这些原始媒介的功能已接近文字,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 文字——“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重大事件”

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易经·系词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日本历史上则有过“结绳时代”。在文字产生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期。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书画同源”,这说明早期图形符号同样是文字的重要源泉。根据考古学的发现,人类用图形或绘画来传递信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将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绘成简单的图画,刻在岩壁或各种石器上。到了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这些早期绘画已经发展成一种图画文字。而考古学则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真正的文字已产生了。

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指出:“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巴勒克拉夫这段话概括了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首先,文字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的缺陷,能够把信息长久保留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依靠人脑有限的记忆力;其次,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口语的距离限制,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

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住处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进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政治上,文字使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成为可能,法律政令、官僚系统都有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在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并使不同地点、不同地域间的经济交往变得简单方便,商品经济因此而获较大发展;在文化上,文字的贡献尤为突出,人类的精神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文明因此而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总之,文字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同民族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字,都对本民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为例,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从而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见汉字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农业社会以分散的自然生产为主,整个社会的内部联系程度较低,其生产的信息少,对信息的需求小,社会信息系统本身较为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规模、交流范围都很有限,所以,语言和文字这两种比较简单的传播工具成为了该阶段媒介的主体。语言和文字的功用有较大差异,但二者共同体现了媒介最基本特点——信息交流,同时,文字还在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上有较大突破,因此,语言主宰了原始社会,而文字则在拥有国家的阶级社会中称王。二者也存在着共同的缺陷,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局限,手工抄写的文字则效率低

下,难尽人意。由于这些原因,当社会进一步发展,信息系统变得复杂起来之后,语言和文字便丧失了主流媒体的地位。

二、 媒介与工业社会

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媒介也在孕育这个重大的变革。印刷术与电子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信息流通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有了质的突破,信息的成批复制和远距离传输变为现实;新闻业的发展,则标志着组织意义上的媒介的产生,使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 1、 印刷——东方的贡献与西方的成就

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所以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这种情况,直到印刷时代出现以后才有了改变。

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造出可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造纸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一、媒介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指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历史时期,涵盖了媒介发展中口语传播时代和文字传播时代两大阶段。在农业社会中,语言和文字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语言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产生,文字则使人类文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1、语言——“与狼共舞”的结束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9ka28bgt06x2111f20r4n7xz5eecp00bm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