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渗透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得到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是主动生成而不是被动灌输,发展了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素养。 四、在课堂动态发展中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基于传统文化中生成的软实力和精神素养,表现为个体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期盼。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如在复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一个学生问我,前不久,教育部下发文,要求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老师你怎么看待这一转变?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这几个问题:“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各有什么依据?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转变意味着什么?这种转变与地区形势的走向有没有关系? 学生发言讨论要点有:

“八年抗战说”:依据是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们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十四年抗战”说:依据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东北、华北、上海人民英勇抗战。 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转变肯定东北人民从九一八事变以来艰苦抗战的历史,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艰巨性;有利于子孙后代记住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学生的回答看,他们比较关注时代热点,能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观察时政,家国情怀浓厚。本课遵循了抗日战争的客观史实,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历史概念有了具体而生动的体悟,爱国主义得到弘扬。

又如我在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时,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对PPT展示的关于柏林墙的插图问,“老师,那几个人为什么向柏林墙那边眺望,那些观望的人在眺望什么?墙的对面,会有他们的什么人呢?”“这很难说清楚,不如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他们在?t望什么吧?记得说明理由喔。”我决定让学生将想象进行到底。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同学说是对另一边的思念,理由是柏林墙让家庭分散,不能团圆;有的说是东边对西边的向往,理由是西德战后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经济进入20年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战后东德照搬苏联模式,人民生活困苦,人们自然向往生活好些的西德;还有学生认为西德可能也在倾慕东德,理由是东德福利高,生活稳定,而西德20世纪70年代经济爆发危机。我对这些说法都进行了赞赏性的解释,并总结说,柏林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国家的伤疤。如今大陆与台湾之间,我们不正是隔着鸿沟彼此遥望、相互关切吗?历史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希望我们能早日实现统一。在这里,我抓住课堂中意外碰撞

出的“火花”,向学生渗透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恒久期盼的家国情怀。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渗透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得到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是主动生成而不是被动灌输,发展了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素养。四、在课堂动态发展中渗透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基于传统文化中生成的软实力和精神素养,表现为个体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对民族传统的珍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期盼。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如在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8k093ergd1j03v4iv5u208bi780fr00a5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