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最新范文合集
a(“title”);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
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范文一:《傣族舞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
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 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范文二:《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 教学内容: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
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 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 答:伴奏节奏
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
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 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 笛子:曲笛与梆笛的特点。 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 三、欣赏《达姆达姆》。 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
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
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口风小气
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
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 五、复习巩固
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①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
②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 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 六、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范文三:《卡门》 说教材
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
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
作品分析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作者
曲作者比捷是法国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
音乐知识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
回旋曲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因此,大型音乐作品的末乐章常用这种曲式,以便形成热烈的情绪结束全曲。当然,短小的作品也有采用回旋曲式的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
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为“音乐会序曲”。
说教法与学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音乐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小学初中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二、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以下的优点。
优学(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影像、一边还能看到影像下面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而且在课件制作中采用了各种颜色、各种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使得课堂提问更加生动有趣。
欣赏音乐的时候,在课件中制作一个简谱的卡拉OK,学生一边看着荧幕上同步出现提示的简谱,一边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地理解了音乐。
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
例如在分段欣赏音乐的时候,以前要靠手工对放音设备进行操作,稍不注意就放过头了,还得再倒回来,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在课件中制作好了之后,上课时想要播放那一段音乐,只需要点一下,播完了就自动停止。想再播放一遍就再点一下。非常方便。
说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
即将上课的时候,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有的学生在聊天说话、有的学生在玩耍、有的学生在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在外面玩耍。按照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过三分钟左右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前的课件片段。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是圣桑的“天鹅”,教室的大屏幕上流动着一个个音乐家的头像:舒曼、舒伯特、肖邦、
贝多芬……。有的学生不再说话,他们在欣赏动人的音乐、有的学生不再玩耍,他们看着头像在分析这是那位大师……,通过这个课件片段,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放松。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
二、开始上课(2分钟)
传统的教学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说一声“上课”,值日生说一声“起立、坐下”就开始了。
而这节课我在课件中做了一个“上课页”,开始上课的时候播出。先是出现一句短暂激昂的音乐,然后在屏幕上出现闪烁的“上课啦!”的字样,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起立、坐下、检查人数。使到这个千篇一律的上课程序变得有趣起来。
三、感受音乐(6分钟)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由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乐,那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现象力。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对音乐作品作任何讲解。直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受,并让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讲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作品概括(6分钟)
向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卡门》序曲及其是来自歌剧《卡门》的。并对歌剧《卡门》的作品概括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考虑到本环节不是主要内容,而且“板书”太多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件中只出现了主要人物表。
五、曲式辨别(15分钟)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要点,是对学生自主欣赏辨别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欣赏并记住三个乐段(ABC),然后听全曲辨别出乐曲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听记三个音乐片段。每段音乐让学生听两遍,中间教师对音乐片段进行讲解(具体讲解和乐谱请参看教材分析)。
我在课件中做了各自的简谱卡拉OK。欣赏音乐的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了音乐的主要乐谱,而且随着音乐的进行,乐谱也进行相应的变化。使到学生更形象清楚地理解记忆这些音乐片段。
2、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对音乐中各段音乐出现的顺序进行辨别。并提问部分学生把结果打到屏幕上。然后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播放出正确答案。在这里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音乐播放的同时,相应的段落代号在屏幕上闪烁。最终在屏幕上出现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图示。使到学生清楚形象地记住了回旋曲的结构并为等一下对回旋曲的补充介绍提供了一个图示。
3、对回旋曲进行补充介绍。 六、作者及其代表作的介绍。(5分钟) 这个环节对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了 简单的介绍,为了提高讲解的吸引力,采
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着重介绍作者的坎坷人生及对艺术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得到教育。
七、对序曲的介绍。(3分钟)
简单对序曲的来源、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的分别进行讲解。 八、欣赏由中国中央乐团演奏的《卡门》序曲的录像资料。(3分钟)
在这个环节我在课件中使录像资料播放的同时同步出现音乐作品各个部分的解说文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九、知识测试。(5分钟)
这个环节通过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选择题方式的测试,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一共提供了八道选择题:
1、曲作者比捷是那个国家的音乐家? 德国法国英国
2、歌剧等戏剧演出前所演奏的序曲,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统称为______? 歌剧序曲开场序曲剧情序曲 3、回旋曲适于表现______情绪? 抒情温柔悲愤痛苦热烈欢腾
4、回旋曲包含一个多次重复的音乐部分,是________? 第一主题主部主题重复主题 5、《卡门》序曲的体裁是________? 回旋曲序曲进行曲
6、旋曲起源于欧洲民间的________? 轮舞曲圆舞曲回舞曲
7、这段音乐是《卡门》序曲中的________?(播放音乐) 主部主题第一插部第二插部
8、下面那一部音乐作品不是比捷创作的? 卡门天鹅湖采珍珠者
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问题选择的自动判断。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错的话就出现一
个“×”,电脑还会说“不要太大意嘛”,对的话就出现一个笑脸和一个“ˇ”,电脑会说“耶!好嗄”。使到这个测试更有趣、更富吸引力。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
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肯定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努力和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020高中音乐英语说课稿最新范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