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人确信天地山川、花草树石有某种德性,并力图借助它们砥砺自己修德。比德观是从自然物象中体悟人伦之理,然后效法自然物象,因而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与以人合天的逻辑延伸。

比德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认为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有若德性的显现,通过欣赏、效法它,可以从中得到道德的夹持。

从义理逻辑上讲,“比德”首先是一种道德功课,但它又对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产生深远影响。战国时期,屈原常以青草美人比况志行的高洁,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的《橘颂》,便是一比德的名篇。而“四君子“岁寒三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永恒的画题,原因正在于它们是人格的象征,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

有相当多的论者错误地认为“比德”是儒家独有的观念。实际情况则是比德观是中国古人的普遍观念,既不是儒家所创始,亦非儒家所独有。《老子》也常用天地、水、江海、溪谷等自然物象来比况道之玄德,最简洁的说法莫过于“上德若谷”“上善若水”,这些都是再明确不过的比德观念,只是没有点出“比德”二字而已。这说明,在儒家之先、儒家之外,已存在鲜明的比德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种“尊天情结”。中国哲人之所以尊天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天地有着崇高的德性,世人需要悉心体取,进而依照所谓的天德行事,以来塑造人的在世方式。这种观念自天而言,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自人而言,是要求人道去合天道。如果人能“与天地合其德”,就是天人合一了。

这种“德配天地”的观念推扩开来,很容易使人由天地迁想到山水玉石、花草树木等自然物象,因为它们也属“天”的范畴。中国古人往往从日常所见的自然物象中体味出道德启示,这在《周易》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当然,自然物本无德性可言,事实是人将德性附会到自然物上,所以有论者质疑比德观,他们认为,这种“远取诸物”的类比推论从无生命跨到生命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比拟,而且把物的特性和人的品德对应得越确凿,就越显得生硬而勉强。笔者以为,这类质疑确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上升为对比德的全盘否定。在强调天人感通的古人那里,认为自然物若有德

性的比德观念是十分自然的,而且这种究天人之际的比德观内含着某种独特智慧。

(摘编自汪韶军《究天人之际的比德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比德观坚信天地万物有某种德性,从中可以获得道德的夹持。 B. 中国古代很多学术派别其实都具有比德观,相比于儒家,《老子》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C.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有崇高的德性,人道应合天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尊天情结”。 D. 古人将德性附会到自然物象上,是缺乏逻辑支撑的,难免会生硬,但不能因此认为比德观毫无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由中国古人的认识出发,指出比德观是什么,明确了论述的处象和范围。 B. “岁寒三友”成为中国古代绘画题材,印证比德观对中国古人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 C. 第四段通过儒道的正反对比论证,说明儒家之先、之外,已存在鲜明的比德观念。 D. 文章结尾段作者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对那些质疑比德观存在的说法做了评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尔基写《海燕》赋予海燕不畏暴风的勇土形象,也是比德观的体现。 B. 了解中国古人的比德观,有助于提升道德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审美水平。 C. 苏轼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就是属于推天道以明人事。 D. 中国古人的佩玉、朝臣服饰上的麒麟鸟兽纹饰应有受“比德观”的影响。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老子》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分析有误。该种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意。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C项,“第四段通过儒道的正反对比论证”

分析有误。文中并没有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也是比德观的体现”分析有误。高尔基是外国人,比德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故选A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或以为宜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作者万数 作:劳作 .③辄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就:完成 .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邢督军与悌争论 .

②国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 ①特除郎中以显焉 .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①非独陛下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D. ①乃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6. 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何以守位?曰仁。 B. 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7.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 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 《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 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4. B 5. C 6. B 7. D

8. (1)(所有的)灾祸的发生,都是用来向人们明示(表明、显示)诫告的。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才能战胜灾祸。(2)而今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饿灾害接连(交相、连续)到来,没有办法度过时光(岁月)),(朝廷)应当抚恤下民,解救他们的困顿。(3)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B项,④故去就可以决。就,是靠近的意思,不是完成的意思;⑤大礼不辞小让。让,是谦让的意思,不是责备的意思。故选B项。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与,前一个是介词,和,同;后一个是动词,给予。B项,以,前一个表目的性的连词,来;后一个是介词,凭借。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乃,前一个是判断词,是;后一个是副词,就。故选C项。 【6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人确信天地山川、花草树石有某种德性,并力图借助它们砥砺自己修德。比德观是从自然物象中体悟人伦之理,然后效法自然物象,因而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与以人合天的逻辑延伸。比德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观念,认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8bfv2qlsk6x2111f20r4n7xz5ee5l00bj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