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打印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目录

一、系统模式....................................................................................................................1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1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1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1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1二、场址条件....................................................................................................................3

1.规划要求................................................................................................................32.自然条件................................................................................................................33.水源、水质条件....................................................................................................34.土壤、土质............................................................................................................35.电力、交通、通讯................................................................................................3三、布局.............................................................................................................................4

1.场地布局................................................................................................................42.基本原则................................................................................................................43.布局形式................................................................................................................4四、养殖设施....................................................................................................................5

1.池塘.........................................................................................................................52.进排水系统.............................................................................................................73.场地、道路等.........................................................................................................94.越冬、繁育设施....................................................................................................95.建筑物....................................................................................................................116.配套设施...............................................................................................................12五、水处理设施..............................................................................................................13

1.源水处理设施......................................................................................................132.排放水处理设施.................................................................................................133.生态净化塘....................................................................................................14六、生产设备..................................................................................................................15

1.增氧设备...........................................................................................................152.投饲设备...........................................................................................................163.排灌机械...........................................................................................................164.底质改良设备.....................................................................................................175.水质检测设备.....................................................................................................176.起捕设备.............................................................................................................17七、养殖管理..................................................................................................................18

1.养殖投入品管理..................................................................................................182.养殖生产管理......................................................................................................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系统模式

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的特点。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集约化池塘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是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节水再用,达标排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特点。养殖场一般有比较大的排水渠道,可以通过改造建设生态渠道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闲置的荡田可以改造成生态塘,用于养殖源水和排放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养殖场周边排灌方便的稻田、藕田,可以通过进排水系统改造,作为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区,甚至可以以此构建有机农作物的耕作区。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化处理区要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般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养殖场的条件,设计建造生态化水处理设施。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池塘养殖模式,它具有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条件,并通过人工湿地、高效生物净化塘、水处理设施设备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一般有池塘、渠道、水处理系统、动力设备等组成。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鱼池进排水有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为串联形式(如图1所示),也有采用进排水并联结构(如图2所示)。池塘串联进排水的优点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层交换,可以形成梯级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缺点是池塘间水质差异大,容易引起病害交叉感染。池塘串联进排水结构的过水管道在多个池塘间呈“之”字形排列,相邻池塘过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水体上层,出水端位于池塘底部,有利于池塘间上下水层交换。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处理设施一般为人工湿地或生物净化塘。人工湿地有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形式,潜流湿地以基料(砺石或卵石)与植物构成,水从基料缝隙及植物根系中流过,具有较好的水处理效果,但建设成本较高,主要取决于当地获得砺石的成本。在平原地区,潜流湿地的造价偏高,但在山区,砺石(或卵石)的成本就低得很多;表面流湿地如同水稻田,让水流从挺水性植物丛中流过,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建设成本低,但占地面积较大。目前一般采取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相结合的方法。植物选择也很重要,并需要专门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在处理养殖排放水方面,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人工湿地或生物氧化塘一般通过生态渠道与池塘相连,生态渠道有多种构建形式,其水体净化效果也不相同,目前一般是利用回水渠道通过布置水生植物、放置滤食或杂食性动物构建而成;也有通过安装生物刷、人工水草等生物净化装置以及安装物理过滤设备等进行构建的。人工湿地在循环系统内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养殖方式、养殖排放水量、湿地结构等因素,湿地面积一般为养殖水面的10~20%。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设施化的系统配置设计,并有相应的管理规程,是一种“节水、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具有“循环用水,配套优化,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特点。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二、场址条件

1.规划要求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3.水源、水质条件

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4.土壤、土质

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力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不宜建塘。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地区不适宜挖塘。表1所列为土壤的基本分类。5.电力、交通、通讯

水产养殖场需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条件。新建、改建养殖场最好选择在“三通一平”的地方建场,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应考虑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成本,避免因基础条件不足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发展。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三、布局

1.场地布局

水产养殖场应本着“以渔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来规划和布局,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即要考虑近期需要,又要考虑到今后发展。2.基本原则

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满足生产管理需要,又适合长期发展需要。

(2)利用地形结构充分利用地形结构规划建设养殖设施,做(3)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养殖场设计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选用当地建材,做到取材方便、经济可靠。

(4)搞好土地和水面规划养殖场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土地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好沟渠、塘埂等土地资源,实现养殖生产的循环发展。3.布局形式

养殖场的布局结构,一般分为池塘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水处理区等。图3所示为一种水产养殖场的布局方式。

养殖场的池塘布局一般由场地地形所决定,狭长形场地内的池塘排列一般为“非”字形。地势平坦场区的池塘排列一般采用“围”字形布局。

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四、养殖设施

1.池塘

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按照养殖功能分,有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1.1形状、朝向

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

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

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1.2面积、深度

池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结构等(如表2所示)。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面积较小的池塘建设成本高,便于操作,但水面小,风力增氧、水层交换差。大宗鱼类养殖池塘按养殖功能不同,其面积不同。在南方地区,成鱼池一般5~15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另外,养殖品种不同,池塘的面积也不同,淡水虾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在10~30亩之间,太小的池塘不符合虾、蟹的生活习性,也不利于水质管理。特色品种的池塘面积一般应根据品种的生活特性和生产操作需要来确定。

池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水深一般在1.5~2.0米之间。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

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在设计建造池塘时应适当考虑加深池塘,维持水源缺水时池塘有足够水量。

深水池塘一般是指水深超过3.0米以上的池塘,深水池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约土地,但需要解决水层交换、增氧等问题。1.3池埂

池埂是池塘的轮廓基础,池埂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方便生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有很大的影响。

池塘塘埂一般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一般在1.5~4.5米间。

池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土质、池深、护坡与否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若池塘的土质是重壤土或粘土,可根据土质状况及护坡工艺适当调整坡比,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以为1:1~1.5。图4所示为坡比示意图。1.4护坡

护坡具有保护池形结构和塘埂的作用,但也会影响到池塘的自净能力。一般根据池塘条件不同,池塘进排水等易受水流冲击的部位应采取护坡措施,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防渗膜等。采用水泥预制板、混凝土护坡的厚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度应不低于5厘米、防渗膜或石砌坝应铺设到池底。

(1)水泥预制板护坡水泥预制板护坡是一种常见的池塘护坡方式。护坡水泥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为5~15厘米,长度根据护坡断面的长度决定。较薄的预制板一般为实芯结构,5厘米以上的预制板一般采用楼板方式制作。水泥预制板护坡需要在池底下部30厘米左右建一条混凝土圈梁,以固定水泥预制板,顶部要用混凝土砌一条宽40厘米左右的护坡压顶(如图5所示)。

水泥预制板护坡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整齐美观,经久耐用,缺点是破坏了池塘的自净能力。一些地方采取水泥预制板植入式护坡,即水泥预制板护坡建好后把池塘底部的土法翻盖在水泥预制板下部,这种护坡方式即有利于池塘固形,又有利于维持池塘的自净能力。

(2)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护坡是用混凝土现浇护坡的方式,具有施工质量高、防裂性能好的特点。采用混凝土护坡时,需要对塘埂坡面基础进行整平、夯实处理。混凝土现浇护坡一般用素混凝土,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护坡的坡面厚度一般为5~8厘米。无论用那种混凝土方式护坡都需要在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以防止水泥膨胀。

(3)地膜护坡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胶地膜或复合土工膜护坡。HDPE膜具抗拉伸、抗冲击、抗撕裂、强度高和耐静水压高的特点,在耐酸碱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及防渗滤方面也有较好性能,且表面光滑,有利于消毒、清淤,和防止底部病原体的传播。HDPE膜护坡既可覆盖整个池底,也可以周边护坡。

复合土工膜进行护坡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节省投资的优点。复合土工膜属非孔隙介质,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抗拉、抗撕裂、抗顶破、抗穿刺等力学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对坡面的凹凸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变力较强,与土体接触面上的孔隙压力及浮托力易于消散,能满足护坡结构的力学设计要求。复合土工膜还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和抗老化性能,可满足护坡耐久性要求。图6所示为一种塑胶膜护坡方式。

(4)砖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具有护坡坚固、耐用的优点,但施工复杂,砌筑用的片石石质要求坚硬,片石用作镶面石和角隅石时还需要加工处理。

浆砌片石护坡一般用座浆法砌筑,要求放线准确,砌筑曲面做到曲面圆滑,不能砌成折线面相连。片石间要用水泥勾缝成凹缝状,勾出的缝面要平整光滑、密实,施工中要保证缝条的宽度一致,严格控制勾缝时间,不得在低温下进行,勾缝后加强养护,防止局部脱落。1.5池底

池塘底部要平坦,为了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鱼,池底应有相应的坡度,并开挖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池坑。池塘底部的坡度一般为1:200~500。在池塘宽度方向,应使两侧向池中心倾斜。

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如图7所示)。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1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般为10~50米,主沟宽一般为为0.5~1.0米,深0.3~0.8米。

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按照回形鱼池建设,池塘底部建设有台地和沟槽(如图8所示)。台地及沟槽应平整,台面应倾斜于沟,坡降为1:1000~2000,沟、台面积比一般为1:4~5,沟深一般为0.2~0.5米。

在较大的长方形池塘内坡上,为了投饵和拉网方便,一般应修建一条宽度约0.5米平台(如图9所示),平台应高出水面。

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1.6进排水设施

(1)进水闸门、管道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如图10所示),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如图11所示),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

池塘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波纹管,较小的池塘也可以用PVC管或陶瓷管。池塘进水管的长度应根据护坡情况和养殖特点决定,一般在0.5~3米间。进水管太短,容易冲蚀塘埂;进水管太长,又不利于生产操作和成本控制。

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2)排水井、闸门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如图12、13所示)。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2.进排水系统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水产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是利用场地沟渠建设而成,在规划建设时应做到进排水渠道独立,严禁进排水交叉污染,防止鱼病传播。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2.1泵站、自流进水

池塘养殖场一般都建有提水泵站,泵站大小取决于装配泵的台数。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水泵类型和配备台数,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泵,常用的水泵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等。

低洼地区或山区养殖场可利用地势条件设计水自流进池塘。如果外源水位变换较大,可考虑安装备用输水动力,在外源水位较低或缺乏时,作为池塘补充提水需要。自流进水渠道一般采取明渠方式,根据水位高程变化选择进水渠道截面大小和渠道坡降,自流进水渠道的截面积一般比动力输水渠道要大一些。2.2进水渠道

进水渠道分为进水总渠、进水干渠、进水支渠等。进水总渠设进水总闸,总渠下设若干条干渠,干渠下设支渠,支渠连接池塘。总渠应按全场所需要的水流量设计,总渠承担一个养殖场的供水,干渠分管一个养殖区的供水,支渠分管几

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口池塘的供水。

进水渠道大小必须满足水流量要求,要做到水流畅通,容易清洗,便于维护。进水渠道工程包括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两个部分。渠系建筑物包括水闸、倒虹吸管、涵洞、跌水与陡坡等。按照建筑材料不同,进水渠道分为土渠、石渠、水泥板护面渠道、预制拼接渠道、水泥现浇渠道等。按照渠道结构可分为明渠、暗渠等。

明渠结构具有设计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使用维护方便,不易堵塞的优点,缺点是占地较多,杂物易进入等。明渠断面一般有三角形、半圆形、矩形和梯形四种形式,一般采用水泥预制板护面或水泥浇筑,也有用水泥预制槽拼接或水泥砖砌结构,还有沥青、块石、石灰、三合土等护面形式,建设时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工程要求、材料来源等灵活选用。

各类进水渠道的大小应根据池塘用水量、地形条件等进行设计。渠道过大会造成浪费,渠道过小会出现溢水冲损等现象。

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取不冲不淤流速,表3所示为不同渠道的最大允许流速。进水渠的湿周高度应在60~80%之间,进水干渠的宽在0.5~0.8米之间,进水渠道的安全超高一般在0.2~0.3米之间。

进水渠道所需满足的流量计算方法如下:

流量(立方米/小时)=池塘总面积(平方米)×平均水深(米)/计划注水时数(小时)。

进水渠道一般需要有一定的比降,尤其是较长的渠道其比降是设计建设中必须考虑的。渠道比降的大小取决于场区地形、土壤条件、渠道流量、灌溉高程、渠道种类等。支渠的比降一般为1/500~1000;干渠的比降一般为1/1000~2000;总渠的比降一般为1/2000~3000。

进水渠道也可采用暗管或暗渠结构。暗管有水泥管、陶瓷管和PVC波纹管等;暗渠结构一般混凝土或砖砌结构,截面形状有半圆形、圆形、梯形等。

铺设暗管、暗渠时,一定要做好基础处理,一般是铺设10厘米左右的碎石作为垫层。寒冷地区水产养殖场的暗管应埋在不冻土层,以免结冰冻坏。为了防止暗渠堵塞,便于检查和维修,暗渠一般每隔50米左右设置一个竖井,其深度要稍深于渠底。2.3分水井

分水井又叫集水井,设在鱼塘之间,是干渠或支渠上的连接结构,一般用水泥浇筑或砖砌。

分水井一般采用闸板控制水流(如图14所示),也有采用预埋PVC拔管方式控制水流(如图15所示),采用拔管方式控制分水井结构简单,防渗漏效果较好。

2.4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是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重要部分。水产养殖场排水渠道的大小深浅要结合养殖场的池塘面积和地形特点、水位高程等。排水渠道一般为明渠结构,也有采取水泥预制板护坡形式。

排水渠道要做到不积水、不冲蚀、排水通畅。排水渠道的建设原则是:线路短、工程量小、造价低、水面漂浮物及有害生物不易进渠、施工容易等。图16为一种排水渠道截面图。

养殖场的排水渠一般应设在场地最低处,以利于自流排放。排水渠道应尽量

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采用直线,减少弯曲,缩短流程,力求工程量小,占地少,水流通畅,水头损失小。排水渠道应尽量避免与公路、河沟和其它沟渠交叉,在不可避免发生交叉时,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工程造价低、水头损失小的交叉设施。排水渠线应避免通过土质松软、渗漏严重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用砌石护渠或其它防渗措施,以便于支渠引水。

养殖场排水渠道一般低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渠道同时作为排洪渠时,其横断面积应与最大洪水流量相适应。

3.场地、道路等

养殖场的场地、道路是货物进出和交通的通道,建设时应考虑较大型车辆的进出,尽量做到货物车辆可以到达每个池塘,以满足池塘养殖生产的需要。

养殖场道路包括主干道、副干道、生产道路等;场地包括生产场地、生活办公场地、绿化场地等。

养殖场主干道一般净宽4米以上,采用水泥或柏油铺设路面(如图17所示)。主干道路两侧应绿化并配置安装路灯。副干道一般宽3米以上,水泥或碎石路面(如图18所示),两侧安装路灯,以满足生产车辆通行。

生产区应留有一定面积的场地,以满足生产物资堆放和生产作业需要。办公区、生活区应配建一定比例的场地,以满足车辆停放、活动等需要。

4.越冬、繁育设施

鱼类越冬、繁育设施是水产养殖场的基础设施。根据养殖特点和建设条件不同,越冬温室有面坡式日光温室、拱形日光温室等形式。繁育设施一般有产卵设施、孵化设施等。4.1温室

水产养殖场的温室主要用于一些养殖品种的越冬和鱼苗繁育需要。水产养殖场温室建设的类型和规模取决于养殖场的生产特点、越冬规模、气候因素以及养殖场的经济情况等。

水产养殖场温室一般采用坐北朝南方向。这种方向的温室采光时间长、阳光入射率高、光照强度分布均匀。温室建设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抗风、抗积雪能力。(1)面坡式温室面坡式温室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土木结构或框架结构温室,有单面坡温室、双面坡温室等形式。单面坡温室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较多,一般为土木结构,左右两侧及后面为墙体结构,顶面向前倾斜与地平面一般成300角,棚顶一般用塑料薄膜或日光板铺设。单面坡日光温室具有保温效果好,防风抗寒、建造成本低的特点,缺点是空间矮,操作不太方便。双面坡日光温室一般为金属或竹木框架结构,顶部一般用塑料薄膜或采光板铺设。双面坡日光温室具有建设成本低,生产操作方便,适用性广的特点,适合于各类养殖品种的越冬需要。

(2)拱圆形日光温室拱形日光温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越冬温室,依据骨架结构不同,分为竹木结构温室、钢筋水泥柱结构温室、钢管架无柱结构温室等。按照室顶所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塑料薄膜拱形日光温室和采光板拱形日光温室(如图19、20所示)。

采光板拱形日光温室一般采用镀锌钢管拱形钢架结构,跨度10~15米,顶高3~5米,肩高1.5~3.5米,间距4米。采光板温室的特点是结构稳定、抗风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雪能力强、透光率适中,使用寿命长。图20为一种钢架式采光板拱形温室。

塑料薄膜拱形日光温室的塑料薄膜主要有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等。聚乙烯薄膜对红外光的穿透率较高,增温性能强,但保温效果不如聚氯乙烯薄膜。4.2繁育设施

鱼苗繁育是水产养殖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以鱼苗繁育为主的水产养殖场,需要建设适当比例的繁育设施。鱼类繁育设施主要包括产卵设施、孵化设施、育苗设施等。

(1)产卵设施

产卵设施是一种摸拟江河天然产卵场的流水条件建设的产卵用设施。产卵设施包括产卵池,集卵池和进排水设施。产卵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为圆形产卵池(如图21所示),目前也有玻璃钢产卵池、PVC编织布产卵池等。

传统产卵池面积一般为50~100米2,池深1.5~2米,水泥砖砌结构,池底向中心倾斜。池底中心有一个方形或圆型出卵口,上盖拦鱼栅。出卵口由暗管引入集卵池,暗管为水泥管、搪瓷管或PVC管,直径一般20~25厘米。集卵池一般长2.5米,宽2米,集卵池的底部比产卵池底低25~30厘米。集卵池尾部有溢水口,底部有排水口。排水口由阀门控制排水。集卵池墙一边有阶梯,集卵绠网与出卵暗管相连,放置在集卵池内,以收集鱼卵。

产卵池一般有一个直径15~20厘米进水管,进水管与池壁成400角左右切线,进水口距池顶端40~50厘米。进水管设有可调节水流量的阀门,进水形成的水流不能有死角,产卵池的池壁要光滑,便于冲卵。玻璃钢产卵池和PVC编织布材料产卵池,是用玻璃钢或PVC编织布材料制作产卵池,这种产卵池对土建和地基要求低,具有移动方便,便于组装、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于繁育车间和临时繁育的需要。

(2)孵化设施

鱼苗孵化设施是一类可形成均匀的水流,使鱼卵在溶氧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流中孵化的设施。鱼苗孵化设施的种类很多,传统的孵化设施主要有孵化桶(缸)、孵化环道和孵化槽等,也有矩形孵化装置和玻璃钢小型孵化环道等新型孵化设施系统。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代化的全人工控制孵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对水的循环和控制利用,可以实现反季节的繁育生产。鱼苗孵化设施一般要求壁面光滑,没有死角,不堆积鱼卵和鱼苗。

A.孵化桶一般为马口铁皮制成,由桶身、桶罩和附件组成。孵化桶一般高1米左右,上口直径60厘米左右,下口直径45厘米左右,桶提略似圆锥形。桶罩一般用钢筋或竹篾做罩架,用60目的尼龙纱网做纱罩,桶罩高25厘米左右。孵化桶的附件一般包括支持桶身的木、铁架,胶皮管以及控制水流的开关等。图22为一种常用的孵化桶。

B.孵化缸孵化缸是小规模育苗情况下使用的一种孵化工具,一般用普通水缸改制而成,要求缸形圆整,内壁光滑。孵化缸分为底部进水孵化缸和中间进水孵化缸。孵化缸的缸罩一般高15~20厘米,容水量200升左右。孵化缸一般每100升水放卵10万粒。

C.孵化环道孵化环道是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利用循环水进行孵化的一种大型孵化设施。孵化环道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形状,根据环数多少又分为单环、双环和多环几种形式。椭圆形环道水流循环时的离心力较小,内壁死角少,在水产

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养殖场使用较多。

孵化环道一般采用水泥砖砌结构,由蓄水、过滤池、环道、过滤窗、进水管道、排水管道等组成。图23是椭圆形孵化环道的结构图。

孵化环道的蓄水池可与过滤池合并,外源水进入蓄水池时一般安装60~70目的锦纶筛绢或铜纱布过滤网。过滤池一般为快滤池结构,根据水源水质状况配置快滤池面积、结构。孵化环道的出水口一般为鸭嘴状喷水头结构。孵化环道的排水管道直接将溢出的水排到外部环境或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出苗管道一般与排水管道共用,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出水。滤过纱窗一般用直径0.5毫米的乙纶或锦纶网制做,高25~30厘米,竖直装配,略往外倾斜。环道宽度一般为80厘米。

D.矩形孵化装置矩形孵化装置是一种用于孵化粘性卵和卵径较大的沉性卵的孵化装置。矩形孵化池一般为玻璃钢材质或砖砌结构,规格有2.0米×0.8米×0.6米和4.0米×0.8米×0.6米等形式。粘性卵的孵化密度(以斑点叉尾鮰为例)一般为10~30万粒/米3水体。图24为一种矩形孵化装置。

E.玻璃钢小型孵化环道一种主要用于沉性和半沉性卵脱粘后孵化的设施。图25所示为一种玻璃钢池体的孵化环道,孵化池有效直径1.4米、高1.0米、水体约0.8立方米。采用上部溢流排水,底部喷嘴进水。其结构特点是环道底部为圆弧形,中间为向上凸起的圆锥体,顶部有一进水管,锥台形滤水网设在圆池上部池壁内侧。

5.建筑物

水产养殖场应按照生产规模、要求等建设一定比例的生产、生活、办公等建筑物。建筑物的外观形式应做到协调一致、整齐美观。生产、办公用房应按类集中布局,尽可能设在水产养殖场中心或交通便捷的地方。生活用房可以集中布局,也可以分散布局。

水产养殖场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养殖场土地面积的0.5%。5.1办公、生活房屋

水产养殖场一般应建设生产办公楼、生活宿舍、食堂等建筑物。生产办公楼的面积应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办公人数决定,适当留有余地,一般以1平方米/亩的比例配置为宜。办公楼内一般应设置管理、技术、财务、档案、接待办公室和水质分析与病害防护实验室等。5.2库房

水产养殖场应建设满足养殖场需要的渔具仓库、饲料仓库和药品仓库。库房面积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决定。库房建设应满足防潮、防盗、通风等功能。

5.3值班房屋

水产养殖场应根据场区特点和生产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值班房屋。值班房屋兼有生活、仓储等功能。值班房的面积一般为30~80平方米。5.4大门、门卫房

水产养殖场一般应建设大门和门卫房。大门要根据养殖场总体布局特点建设,做到简洁、实用。大门内侧一般应建设水产养殖场标示牌。标示牌内容包括水产养殖场介绍、养殖场布局、养殖品种、池塘编号等。养殖场门卫房应与场区建筑协调一致,一般在20~50平方米左右。5.5围护设施

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养殖场应充分利用周边的沟渠、河流等构建围护屏障,以保障场区的生产、生活安全。根据需要可在场区四周建设围墙、围栏等防护设施,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建设远红外监视设备。

6.配套设施6.1供电

水产养殖场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供电情况对养殖生产影响重大,应配备专用的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并备有应急发电设备。水产养殖场的供电系统应包括以下部分:

(1)变压器水产养殖场一般按每亩0.75千瓦以上配备变压器,即100亩规模的养殖场需配备75千瓦的变压器。

(2)高、低压线路高、低压线路的长度取决于养殖场的具体需要,高压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低压线路尽量采用地埋电缆,以便于养殖生产。

(3)配电箱配电箱主要负责控制增氧机、投饲机、水泵等设备,并留有一定数量的接口,便于增加电气设备。配电箱要符合野外安全要求,具有防水、防潮、防雷击等性能。水产养殖场配电箱的数量一般按照每两个相邻的池塘共用一个配电箱,如池塘较大较长,可配置多个配电箱。

(4)路灯在养殖场主干道路两侧或辅道路旁应安装路灯,一般每30~50米安装路灯一盏。6.2供水

水产养殖场应安装自来水,满足养殖场工作人员生活需要。条件不具备的养殖场可采取开挖可饮用地下水,经过处理后满足工作人员生活需要。自来水的供水量大小应根据养殖小区规模和人数决定,自来水管线应按照市政要求铺设施工。

6.3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生活、办公区要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化粪池等。化粪池大小取决于养殖场常驻人数,三格式化粪池应用较多。水产养殖场的生活垃圾要定期集中收集处理。

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五、水处理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水处理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水处理等方面。养殖用水和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殖排放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可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1.源水处理设施

水产养殖场在选址时应首先选择有良好水源水质的地区,如果源水水质存在问题或阶段性不能满足养殖需要,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源水处理设施一般有沉淀池、快滤池、杀菌消毒设施等。

(1)沉淀池沉淀池是应用沉淀原理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水处理设施。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应一般大于2小时。

(2)快滤池快滤池是一种通过滤料截留水体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等的水处理设施(如图26所示)。对于悬浮物较高或藻类寄生虫等较多的养殖源水,一般可采取建造快滤池的方式进行水处理。快滤池一般有2节或4节结构,快滤池的滤层滤料一般为3~5层,最上层为细砂。

(3)杀菌、消毒设施养殖场孵化育苗或其他特殊用水需要进行源水杀菌消毒处理。目前一般采用紫外杀菌装置或臭氧消毒杀菌装置,或臭氧-紫外复合杀菌消毒等处理设施。杀菌消毒设施的大小取决于水质状况和处理量。

紫外杀菌装置是利用紫外线杀灭水体中细菌的一种设备和设施,常用的有浸没式、过流式等。浸没式紫外杀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较多,其紫外线杀菌灯直接放在水中,即可用于流动的动态水,也可用于静态水。

臭氧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具有强氧化能力,能够迅速广泛地杀灭水体中的多种微生物和致病菌。

臭氧杀菌消毒设施一般由臭氧发生机、臭氧释放装置等组成。淡水养殖中臭氧杀菌的剂量一般为每立方水1~2克,臭氧浓度为0.1~0.3毫克/升,处理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在臭氧杀菌设施之后,应设置曝气调节池,去除水中残余的臭氧,以确保进入鱼池水中的臭氧低于0.003毫克/升的安全浓度。

2.排放水处理设施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养殖排放水生态化处理,主要是利用生态净化设施处理排放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并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实现循环经济和水体净化。养殖排放水生态化水处理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许多技术环节尚待研究解决。

2.1生态沟渠

生态沟渠是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图27所示为生态沟渠的构造示意图。

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

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有的生态沟渠是利用生化措施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这种沟渠主要是在沟渠

内布置生物填料如立体生物填料、人工水草、生物刷等,利用这些生物载体附着细菌,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2.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如图28所示)。

人工湿地水体净化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过程。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砂石、土壤具有物理过滤功能,可以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截流过滤;砂石、土壤又是细菌的载体,可以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进行消化吸收分解;湿地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其根际微生态环境,也可以使水质得到净化。利用人工湿地构筑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可以实现节水、循环、高效的养殖目的。3.生态净化塘

生态净化塘是一种利用多种生物进行水体净化处理的池塘。塘内一般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通过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

生态净化塘的构建要结合养殖场的布局和排放水情况,尽量利用废塘和闲散地建设。生态净化塘的动植物配置要有一定的比例,要符合生态结构原理要求。生态净化塘的建设、管理、维护等成本比人工湿地要低。池塘水体净化设施

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原位水体净化设施。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3.1生物浮床

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生物浮床有多种形式,构架材料也有很多种。在池塘养殖方面应用生物浮床,须注意浮床植物的选择、浮床的形式、维护措施、配比等问题。3.2生态坡

生态坡是利用池塘边坡和堤埂修建的水体净化设施。一般是利用砂石、绿化砖、植被网等固着物铺设在池塘边坡上,并在其上栽种植物,利用水泵和布水管线将池塘底部的水提升并均匀的布撒到生态坡上,通过生态坡的渗滤作用和植物吸收截流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3.3水层交换设备

在池塘养殖中,由于水的透明度有限,一般1米以下的水层中光照较暗,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很弱,溶氧较少,底层存在着氧债,若不及时处理,会给夜间池塘养殖鱼类造成危害。水层交换主要是利用机械搅拌、水流交换等方式,打破池塘光合作用形成的水分层现象,充分利用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弥补底层水的耗氧需求,实现池塘水体的溶氧平衡。

水层交换机械主要有增氧机、水力搅拌机、射流泵等。

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六、生产设备

水产养殖生产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养殖生产的作用越大。目前主要的养殖生产设备有增氧设备、投饲设备、排灌设备、底泥改良设备、水质监测调控设备、起捕设备、动力运输设备等。1.增氧设备

増氧设备是水产养殖场必备的设备,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增氧机对于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常用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増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吸人式增氧机、涡流式增氧机、增氧泵、微孔曝气装置等。随着养殖需求和增氧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增氧机不断出现,如涌喷式增氧机、喷雾式增氧机等。1.1叶轮式増氧机

叶轮增氧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搅动水体,将空气和上层水面的氧气溶于水体中的一种增氧设备。

叶轮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作用,是采用最多的增氧设备。叶轮增氧机的推流方向是以增氧机为中心作圆周扩展运动的,比较适宜于短宽的鱼溏。叶轮増氧机的动力效率可达2公斤氧气/千瓦小时以上,一般养鱼池塘可按0.5~1千瓦/亩配备增氧机。1.2水车式增氧机

水车增氧机是利用两侧的叶片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而增加水体溶氧的一种增氧设备。水车增氧机的叶轮运动轨迹垂直于水平面,推流方向沿长度和宽度作直流运动和扩散,比较适宜于狭长鱼溏使用和需要形成池塘水流时使用。

水车增氧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造成养殖池中的定向水流,便于满足特殊鱼类养殖需要和清理沉积物。其増氧动力效率可达1.5公斤/千瓦小时以上,每亩可按0.7千瓦的动力配备增氧机。1.3射流式增氧机

射流式增氧机也叫射流自吸式增氧机,是一种利用射流增加水体交换和溶氧的增氧设备。与其他增氧机相比,具有其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和搅拌水体的特点。

射流式增氧机的増氧动力效率可达1公斤/千瓦小时以上,并能使水体平缓地增氧,不损伤鱼体,适合鱼苗池增氧使用。缺点是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成本也较高。

1.4吸人式增氧机

吸入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吸收空气,并把空气送入水中与水形成涡流混合,再把水向前推进进行增氧。

吸入式增氧机有较强的混合力,尤其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比较适合于水体较深的池塘使用。1.5涡流式增氧机

涡流式增氧机由电机、空气压送器、空心管、排气桨叶和漂浮装置组成。电机轴为一空心管轴,直接与空气压送器和排气桨叶相通,可将空气送入中下层水中形成气水混合体,高速旋转形成涡流使上下层水交换。

涡流式增氧机没有减速结构,自重小,没噪音、结构合理,增氧效率高。主要用于北方冰下水体增氧,增氧效率较高。

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1.6增氧泵

增氧泵是利用交流电产生变换的磁极,推动带有固定磁极的杆振动,在固定磁极杆的末端带有橡胶碗,杆在振动的同时会将空气压缩并泵出,压缩空气通过导管末端的气泡石被分成无数的小气泡,这样就增大了和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

增氧泵具有轻便、易操作及单一的增氧功能,一般适合水深在0.7米以下,面积在0.6亩以下的鱼苗培育池或温室养殖池中使用。1.7微孔曝气装置

是一种利用压缩机和高分子微孔曝氧管相配合的曝气增氧装置。曝气管一般布设于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微孔逸出形成细密的气泡,增加了水体的汽水交换界面,随着气泡的上升,可将水体下层水体中的粪便、碎屑、残饲以及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带出水面。微孔曝气装置具有改善水体环境,溶氧均匀、水体扰动较小的特点。其増氧动力效率可达1.8公斤/千瓦小时以上。

微孔曝气装置特别适用于虾、蟹等甲壳类品种的养殖。2.投饲设备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投饲机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料箱、下料装置、抛撒装置和控制器。下料装置一般有螺旋推进式、振动式、电磁铁下拉式、转盘定量式、抽屉式定量下料式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

投饲机饲料抛撒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抛撒面积可达到l0~50平方米。也有不使用动力的抛撒装置、空气动力抛撒装置、水输送抛撒装置、离心抛撒装置等。

3.排灌机械

主要有水泵、水车等设备。水泵是养殖场主要的排灌设备,水产养殖场使用的水泵种类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管道泵等。

水泵在水产养殖上不仅用于池塘的进排水、防洪排涝、水力输送等,在调节水位、水温、水体交换和増氧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养殖用水泵的型号、规格很多,选用时必须根据使用条件进行选择。轴流泵流量大,适合于扬程较低、输水量较大情况下使用。离心泵扬程较高,比较适合输水距离较远情况下使用。潜水泵安装使用方便,在输水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普遍。

选择水泵时一般应了解如下参数:

(1)流量(Q)的确定流量是选择水泵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水泵的流量是根据养殖场(池塘)的需水量来确定的。

(2)扬程H的确定水泵的扬程要与净扬程h净加上损失扬程h损基本相等。净(实际)扬程是指进水池(渠道、湖泊、河流等)水面到出水管中心的最高处之间的高差,常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损失扬程是很难测定的,一般作用h损=h净×0.25来估算损失扬程。在扬程低、水泵口径较小、管路较长时,可以大于0.25,反之小于0.25。在初选泵型时,水泵扬程可估算为:H=h净+h损=h净+0.25h净=1.25h净。4.底质改良设备

底质改良设备是一类用于池塘底部沉积物处理的机械设备,分为排水作业和

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不排水作业两大类型。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立式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圆盘耙、碎土机、犁等;不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水下清淤机等。

池塘底质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仓库,池塘底质的理化反应直接影响到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养殖鱼类的生长,一般应根据池塘沉积情况采用适当的设备进行底质处理。4.1立式泥浆泵

立式泥浆泵是一种利用单吸离心泵直接抽吸池底淤泥的清淤设备,主要用于疏浚池塘或挖方输土,还可用于浆状饲料、粪肥的汲送,具有搬运、安装方便,防堵塞效果好的特点。4.2水利挖塘机组

水利挖塘机组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连续完成挖土、输土等工序的清淤设备。一般由泥浆泵、高压水枪、配电系统等组成。

水利挖塘机组具有构造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池塘底泥清除、鱼池改造方面使用较多。

5.水质检测设备

主要用于池塘水质的日常检测,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有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以及在线检测控制设备等。5.1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

具有轻巧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适合于野外使用,可以连续分析测定池塘的一些水质理化指标,如溶氧、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等。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置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便及时掌握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为养殖生产决策提供依据。5.2在线监控系统

池塘水质检测控制系统一般由电化学分析探头、数据采集模块、组态软件配合分布集中控制的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增氧机、投饲机等组成(如图29所示)。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可连续自动监测溶氧、温度、盐度、pH、COD等参数。检测水样一般采用取样泵,通过管道传递给传感器检测,数据传输方式有无线或有线两种形式,水质数据通过集中控制的工控机进行信息分析和储存,信息显示采用液晶大屏幕显示检测点的水质实时数据情况。

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编制程序把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数据要求输入到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通过电路控制增氧或投饲。

6.起捕设备

起捕设备是用于池塘鱼类捕捞的作业的设备,起捕设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捕捞效率的特点。

池塘起捕设备主要有网围起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诱捕设备、电捕鱼设备、超声波捕鱼设备等。目前在池塘方面有所应用的主要是诱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等。7.动力、运输设备

水产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备用发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尤其在电力基础条件不好的地区,养殖场需要配备满足应急需要的发电设备,以应付电力短缺时的生产生活应急需要。

水产养殖场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运输车辆等,以满足生产需要。

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七、养殖管理

1.养殖投入品管理

养殖投入品主要包括苗种、饲料和渔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卫生安全。1.1苗种

外购的受精卵、苗种和亲本应来自于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种苗场。自繁苗种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规定,并做好种质质量的保护。应保存苗种采购记录和苗种自繁记录。1.2饲料

饲料采购应来源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饲料加工企业。对于某些自配饲料的主要原料采购应符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为符合可追溯的要求,应保存所有饲料的采购记录或其他相关文件(如发票),并至少保存3年。记录包括饲料类别、数量、饲料营养成分表、生产商等内容。

饲料储存需设专用的饲料存放场所,储存场所的温湿度、通风等条件合理。定期清扫检查饲料的储存场所、容器和运输车辆,废弃的发霉或受潮的饲料应安全地处置。饲料的保存方法有缺氧保存、干燥保存、通风保存、低温保存和化学保存。渔用饲料的保存对于保持其营养成分至关重要,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造成渔用饲料变质、营养损失或产生有毒物质。

渔用饲料的保存,其含水量不能超过13%,以10%以下为好。保存渔用饲料的仓库、场地宜干燥,避光。有条件的地方,渔用饲料最好用塑料袋密封保存。避免鼠类、昆虫等有害动物消耗和损坏饲料。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鼠类、害虫其他动物对饲料可能造成的污染。

不同种类的特殊饲料、药物饲料和普通饲料应严格区分标示,标示清晰,并且分开堆放。

饲料的使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饲料的批次清楚,易于追溯。渔用饲料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1.3肥料

池塘施肥的作用,就在于不断补充池塘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捕获水产品所造成的损失,保持和促进池塘物质循环能力,即保持和促进基础生产力,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为防止因施肥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除苗种培育必须通过施肥培育开口饵料外,成鱼养殖建议少施或不施肥料。

池塘施肥要合理,首先要保持池水营养盐类的总体平衡,防止营养元素单方面过剩而白白浪费或造成环境污染。其次,要根据不同养殖模式和投喂饲料形成的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第三,要保持池水具有充足的溶氧条件,防止施肥后,因缺氧引起鱼类浮头泛池。第四,要根据化学和生物肥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肥料或生物肥料。第五,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第六,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施肥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及水质情况灵活调控,一般应选择天气晴朗有阳光时段,最好能结合进行水质测定及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水色以褐绿色或绿色为宜,透明度30~50厘米。有许多针对养殖对象生产用的水产专用肥料,可适当选用。1.4渔药

在购买渔药时,一定要注意所购买的渔药是否有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生产

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批准文号、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批次、有效期和失效期等,这些都是目前兽药(渔药)标签所必须标明的内容。

渔药的存放对于保持渔药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养殖场只能存放法律法规允许的渔药,不得存放违禁药。养殖场的渔药存放应设有专用的药品库,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并能上锁,应符合化学品存放场地的要求。有特殊储存条件(如冷藏)的,应提供专用的储存设备。

每个养殖场渔药仓库都相应建有渔药清单或药品档案,内容包括每种药的生产商、供应商、使用方式、使用剂量等信息。应针对渔药的进、销、存情况,建立库存台账。

渔药的使用必须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2002和NY5071-2002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禁止使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渔药,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渔药。渔药的使用应在经过培训的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这类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疾病的病名、病因、症状、诊断技术和药物等的基本知识,才能判定疗效。滥用或误用药物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或严重的后果。通常规定由取得处方权的兽医师或渔医师才能开列渔药处方,以杜绝随意使用渔药的情况。

池塘养殖生产用药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用药正确的用药方法有全池泼洒、浸浴、内服、挂篓挂袋、注射、局部涂抹和间接投药法等。全池泼洒法:是最常用方法,须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所有个体都接触到药物,当水深大于1.5米时,先泼洒药量的70%,间隔1小时,再泼洒余量。浸浴法:用药量少,是预防疾病、提高苗种成活率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较为麻烦。内服法:对预防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要防止盲目增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及延长用药时间。

(2)防止药物残留即在水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残留渔药的原型化合物和其代谢产物,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的杂质。《NY5070-2002》规定水产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呋喃唑酮、己烯雌酚、喹乙醇。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及增效剂(碘胺嘧啶、磺胺中基嘧啶等按总量计)允许存在于水产品表面或内部的最高量/浓度为100微克/公斤。同时要重视休药期,即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一些常用药物的休药期:漂白粉≥5天;二

≥21天(鲶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10天;土霉素≥30天(鳗鲡)

鱼);噁喹酸≥25天(鳗鲡)≥21天(鲤鱼、香鱼)≥16天(其他鱼类);磺胺间氧嘧定≥37天(鳗鲡);氟苯尼考≥7天(鳗鲡)。

(3)杜绝使用禁用药品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主要或次要成分。

(4)改进施药方法①内服外用结合:内服与外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内服药物对体内疾病有较好疗效,外用药物可治疗皮肤病、体表寄生虫病等。对细菌性疾病,适宜于内服、外用相结合。②中西药物配合使用:中草药结合化学药品能提高疗效,起到互补作用。③药物交替使用: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物,会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应该使用同一效果的不同种药物。

(5)注意配伍禁忌药物配合使用能增加药效,提高治疗效果,但配伍不当,将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如使用生石灰遍洒,再用敌百虫,将产生毒性很强的敌敌畏,致使鱼类中毒;漂

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白粉与生石灰混用,会使次氯酸离子在强碱性水体中灭活力降低10多倍;磺胺药物不可与酸性药液或生物碱类药物混合使用,化合药品及抗菌素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否则失效,两者使用间隔要在3天以上。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如虾蟹类、鳜鱼、鲈鱼、鲶科鱼类、淡水白鲳等对敌百虫很敏感,应慎用,治疗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用后不但无杀虫效果,反而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并进行大量繁殖,致使病情更加恶化。

(6)慎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如使用不当,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由于微生态平衡中有益菌群的破坏,鱼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减弱。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施药量越来越大,且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疗鱼病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药,而不应盲目采用广谱性的、对非致病菌有杀灭能力的抗菌药物,以免伤害鱼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

(7)提倡生态防病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8)渔用疫苗渔用疫苗是动物用药的一种,通过基于药事法的国家认定、检验等制度保证其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将疫苗保存在2—5℃的阴暗处,不可冻结保存。疫苗是通过接种对象体内产生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因而有可能因接种对象自身不够健康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因此要使渔用疫苗最大限度的发挥效果,平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9)防治环境污染消毒中使用过的装药的袋子、瓶子等废弃物应按实验室无害化处理方法销毁,防治随意乱扔,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使用渔用疫苗前要与指导机构取得联系并接受其提供的疫苗使用指导书。按指导书要求到指定的出售渔用疫苗的店铺购入所需用量的疫苗。在使用渔用疫苗时,应请技术人员给予现场指导或经培训人员。

目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疫苗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1.5化学品

鉴于化学品对食品安全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家也已经制定和出台许多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养殖场除应遵守这些规定外,应制定专人负责采购有资质的化学品,同时保留往来的相关单据。化学品的有关特性(如危险性、腐蚀性等)决定了化学品的储存等必须单独运输、储存、上锁、易于识别、严格的使用登记等。

有的化学品对人体有直接的危害,如易爆、易燃、具有腐蚀性。在称量、配置、使用这些化学品时,员工应接受过相关培训,并在指定的场所,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养殖场应提供当发生事故时急救所需的有关设施。

2.养殖生产管理

养殖生产管理应包括养殖生产的各个方面。养殖生产一般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2.1养殖技术管理

按照产前、产中、产后的主要生产内容,池塘养殖生产技术管理一般包括清塘、消毒、施肥、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日常管理、投喂、病害防治、收获、清淤等主要环节。

(1)整池清塘每个养殖周期应对池塘进行清污和修整。在清除淤泥后,池

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塘应晒干至底泥表面龟裂。对于水泥池和铺塑料薄膜之类鱼池,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清洗。

清污整池工作一般在每年冬季进行,养殖池塘经一年养殖后,会积聚污泥、残饵、排泄物等,使池底底质恶化,故必须进行清理。每年收获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杂物。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清池不彻底,将影响第二年的养殖质量。清出的污泥最好能作为植物的肥料,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消毒整池清污之后,必须清除不利于水产养殖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并对池塘、蓄水池及所有渠沟进行消毒,清除病原菌、病毒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经常使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0~2.0公斤,用铁锹均匀撒入池中。可杀灭鱼、虾及微生物。池底为酸性土壤,可酌情加大生石灰使用量。

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含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50~70克,可杀灭原生动物、细菌等病原生物,主要作为消毒药物使用。

茶子饼:使用时将茶子饼粉碎,用水浸泡数小时,按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的用量撒入水中,经l~2小时即可杀死鱼类,该药对贝类也可杀灭。

茶皂素:药效与茶子饼相同,但使用量应按每立方米水体加1~2克用量撒人水中。

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生石灰能消毒改良底质,用量一般为每亩100~200公斤;漂白粉用量一般为每亩25~50公斤。

器具也是生物性危害的污染源之一,养殖场应建立工器具清洗消毒程序,并对工器具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以消除交叉污染。工器具消毒可以用漂白粉消毒。应做好池塘消毒和器具清洗消毒记录。

(3)施肥鱼塘施肥,要根据水质与温度灵活掌握,鱼类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规格的不同,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

基肥在放苗种以前施放,以施用土杂有机肥为主,使用量根据池塘的底质淤积情况和养殖要求合理掌握。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绿肥、厩肥、堆肥等。这些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质。肥效较好而持久,但施用后见效较慢,所以又称为“迟效肥料”。有机肥料在水中会腐烂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等)对鱼类生长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施用时,不宜将大量新鲜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鱼池,而应事先将其封闭发酵腐熟后再施为宜。若用化肥作基肥,以池塘的平均水深1.5米计算,新塘每亩施碳酸氢胺6~8公斤或尿素2~4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6~8公斤,硫酸钾2~4公斤或草木灰15公斤。旧鱼塘施用量可适当减少。

追肥在养鱼过程中进行,新塘7天施1次,用肥量为基肥量一半为宜;旧塘每次追肥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化肥作基肥和追肥施用时,均应加水拌匀泼洒。炎热天气应避免使用碳酸氢氨。

鲢鱼塘应以绿肥和人畜粪为主,水色以褐色为佳;鲢、鳙鱼塘混养草鱼较多的,只要投足草料,不必多施肥;草、鳊、青等鱼类喜欢瘦淡水,鲫、鲤鱼受水肥瘦的影响很小,均可酌情施肥。鱼类密度大、规格大的鱼塘应较密度小、规格小的鱼塘多施肥。

夏秋季节,气温、水温高。肥料分解快,耗氧剧烈,应少施有机肥或改施无机肥,以免造成鱼塘缺氧泛塘;春季和晚秋气温适宜,鱼类摄食量增大,可适当

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多施有机肥或无机肥。要注意避免盲目混施、一次施肥过多。

(4)苗种培育苗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优良的苗种在饲养中成长快,成活率高。饲养上对苗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养殖场应提供苗种培育基地资质证明文件、苗种购买记录和检测报告等。苗种来源:最好选择自育苗种,若要外购,一定要从持有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购买。

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溯水性强,背部肌肉肥厚,近尾柄处肉质丰满;体表光滑有黏液,无损伤,无寄生虫;色泽鲜艳,游动活泼。投放试水鱼:投放苗种前,在池内放置临时网箱,箱内放几条试水品种,观察24小时无碍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运输要求:苗种运输应根据路程远近、运输时间及运输者所具备条件而定。通常近距离可采用帆布桶内村尼龙袋运输,远距离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在我国南方地区,运苗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不同规格苗种对放养密度的要求不同,以满足水产动物生长需要和水产动物先天生活习性的充分发挥为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其它相关的各个标准。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进行分析,制定放养程序和“试水”操作程序,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者方可放苗。为了使苗种购进后适应池塘水的温度和酸碱度,可将装有苗种的塑料袋浮放在养殖池水面,使袋内外水温达到平衡,然后打开塑料袋,向袋内缓慢加人池水直到袋内水外溢,使苗种逐步散人池中,一般为30分钟左右。放苗点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

苗种运输过程中,特别是距苗场较远的养殖场,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失和降低苗种的活力。为确保苗种的成活率和活力,降低死亡率,应进行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5)混养搭配混养是我国池塘养殖的重要特色,是根据养殖水产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其相互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其矛盾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异龄水产动物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如果采用混养,混养种类的搭配必须合适、比例应适当。

池塘中确定一种或两种鱼作为“主养鱼”。

水质较肥的池塘,以鲢、鳙为主养鱼,并可多养鲤、鲫;水质较瘦,水草丰茂的池塘,应选草食性的草鱼、团头鲂等为主养鱼;新开塘和瘦水塘,无草无肥,需人工投饵,应以草鱼、鳊为主养鱼。

鲢、鳙吃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碎屑;草鱼、鳊主要吃食水旱草类;青鱼和鲤吃螺蚬等底栖软体动物;鲤、鲫吃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如配养鱼与主养鱼食性相同那么配养鱼的抢食能力就应弱于主养鱼。在以鳊为主养鱼的池塘,不宜或极少配养草鱼;以青鱼为主养鱼时,不宜或极少配养鲤鱼。

放养青草鱼以每尾0.25~1公斤、鲢、鳙以每尾0.25~0.5公斤最为理想。投饵施肥的精养池:鲢、鳙40~50%,青鱼、草鱼、鲤30~40%,鲂、鲫10~30%;施肥养殖池:鲢、鳙75~85%,鲤、鲫10~15%,青鱼、草鱼、鲂5~10%;水交换快,水质清瘦的投饵池:鲢、鳙10~15%,青鱼、草鱼、鲤70~80%,鲂、鲫10~15%。另外还有“一草带三鲢”“四鲢配一鳙”等搭配经验,应灵

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活掌握应用。

(6)日常工作管理应根据养殖场的设施条件和周围环境制定养殖场生产、生活区环境清洁消毒制度,池塘杂物清除和清洁卫生制度。在养殖场的工作场所附近应有固定的洗手设施和厕所,且卫生状况良好。各车间养殖废弃物应分别收集,有毒有害和不可降解物质应分类处理。

制定池塘的水质监测制度,注意培养和调节水质,养殖用水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制定巡塘制度,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池鱼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和确定投饵量,及时清除池边杂草,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解氧。

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场池塘,生产工具应经常消毒。

(7)池塘水质管理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水质,为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应制定日常水质管理计划,规定换水时间、频次、特殊气候条件下处理程序等,应每天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等水质要素,并判定这些水质指标是否符合该养殖种类的适合范围要求。

控制水质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

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换水。水温低于25℃时,每月加水1~2次,换水量10~20厘米;水温高于25℃时每月加水4次,换水量5~10厘米,必要时大量换水。换水时应根据水源清洁度采取相应措施,如出水口设用14~20目筛绢缝制成80~150厘米过滤网袋。水源处于涨潮河段的,应灵活掌握加水时间,避开污染高峰期。

(8)投喂每日的实际投喂量主要根据当地的水温、水色、天气、生长阶段和实际摄食情况而定。池塘水色以黄褐色或油绿色为好,可正常投喂。如水色过浓转黑,表示水质要变坏,应减少投喂量,及时加注新水。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天气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应停止投喂;天气变化大,水产动物食欲减退,应减少投喂数量。每天早晚巡塘时检查食场,了解水产动物吃食情况,如投喂后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投喂后长时间未吃完,应减少投喂量。

投喂时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通常草类和贝类饵料宜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应根据水温和季节,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定位:水产动物对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固定投喂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有利于了解水产动物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并便于清除剩饵,保证吃食卫生。定质:草类饵料要求鲜嫩、无根、无泥;精饲料要求粗蛋白高;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在水中不易散失。定量:每日投喂量不能忽多忽少,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以避免水产动物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

(9)病害防治水产养殖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是病害频发的首要原因,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方式给疾病的爆发流行创造了条件,水产种苗及水产品的流通缺乏必要的检疫和隔离制度,为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水生动物种质、苗种质量不高,导致养殖动物抗病力下降。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及兽药处方制度尚未建立,加上渔民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意识差,病急乱用药,给疾病防治增加了难度,现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滞后于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养殖场应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最新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资料,并且针对

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性地制定出所养殖的水产动物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案,以便一旦出现病害,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为了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养殖场必须制定药物一览表,规定药物用途和使用方法,并将药物一览表张贴在醒目位置。

疾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

池塘养鱼常见的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赤皮、烂鳃、出血及肠炎),病毒性出血病和鱼体表、体内寄生虫病等。对鱼病检查采取目诊与镜检相结合,才能比较准确诊断鱼病。采取水质消毒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定期投喂与即时投喂药饵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定期消毒,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及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10)收获商品鱼要求体态完整、体色正常、无伤、无残,健壮活泼、大小均匀。上市前要严格按照休药期规定的时间停药,使用过的药物要低于规定的药物残留限量值方可上市出售。

轮捕主要对象是放养密度较大的鲢鳙鱼和养殖后期不耐肥水的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因捕捞困难,难以轮捕。夏秋季水温高时捕鱼需操作细致、熟练、轻快。捕捞前数天,要根据天气适当控制投饵和施肥量,以确保捕捞时水质良好。捕捞时间要求在水温较低、池水溶氧较高时进行,一般多在半夜、黎明或早晨捕捞。如果渔池有浮头征兆或正在浮头,不能拉网捕鱼。傍晚不能拉网,以免引起上下水层提早对流,加速池水溶氧消耗,造成池塘浮头。轮捕暂养过程中应轻放、轻运,避免挤压与碰撞。贮运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活鱼用帆布桶、活鱼箱或尼龙袋等充氧包装。

(11)越冬技术管理①越冬鱼池管理:越冬池一定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水色、池鱼活动等情况,定期测定水中溶氧量、检查越冬池有无严重漏水现象。在发生雪封时应破除乌冰,使之重新结冻成透明冰,增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增加越冬池塘的溶解氧。越冬时要适时扫雪,清楚冰面的尘土,确保足够面积的透明冰面。定期加注新水,要根据水位变化和池水溶解氧情况适时注水,一般20-30天注水一次。越冬池塘冰面禁止人、畜活动,禁止在越冬池塘进行冰下捕捞,避免因惊吓而增加鱼类活动,消耗越冬能量和溶解氧。②越冬温室和大棚管理:及时扫除积雪防止温室、大棚倒塌,确保人员、养殖设施的安全,确保养殖品种安全越冬。加固修复设施。对压塌的生产设施及时修复。加强供热保温。水温较低时可利用锅炉、电加热器增温;使用双层塑料薄膜加强温室保温效果。增强增氧效果,可使用小型增氧机经常增氧,当气温回升时,要及时通风,防止因缺氧和水质恶化造成养殖品种死亡。2.2人员管理

水产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根据规模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水产养殖场根据规模制定管理人员岗位,一般应有设置行政、财务、业务等管理人员岗位。

水产养殖场应设置技术人员岗位,养殖场一般至少有1名技术主管人员,技术主管人员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管理工作三年以上,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根据规模和生产特点,养殖场应配备相应比例的技工人员。技术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并取得水产养殖初级工职称以上者。

养殖场应建立培训与考核制度。养殖场应制定培训考核计划,通过多种方式

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对本场技术管理和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考核上岗。2.3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是水产养殖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基础,水产养殖场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又考虑适度发展的原则,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水产养殖场的的生产计划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操作规程养殖场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养殖场实际制定生产计划,要根据生产特点和要求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生产过程中认真落实计划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

(2)落实生产记录养殖生产过程应有完善的生产记录以便追溯和总结,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苗种采购:单位、时间、地点、数量、质量、规格、成活率等。

苗种培育: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放养量、投饵施肥、生长、病害及日常管理等。

成鱼养殖: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放养量、投饵施肥、生长、病害、日常管理、转池和捕捞等。

饲料投喂:饲料来源、质量标准、颗粒大小、投喂时间、投喂量、摄食情况等。

鱼药使用:水质情况、病症诊断、鱼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量、治疗效果等。

生产记录表:表式统—制定,生产记录员应及时、准确记录、定期汇总归档,并接受监督检查。

(3)资料管理水产养殖场应建立生产技术资料保存制度,利用资料分析总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同时养殖场一般应订阅水产养殖方面的书籍、期刊、杂志等,供全场职工参阅学习。

2.4设施、设备管理

水产养殖场应建立设施、设备登记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养殖场的设施设备管理,以保障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完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水产养殖场的设施设备管理,主要有一家几个方面:

(1)场区管理主要是对场区的环境、卫生、绿化、标志、场地、道路等的管理维护,要保持场区整洁卫生、环境优美。

(2)进、排水系统维护对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应定期进行整修,及时清除杂物、污泥等易堵塞物,保持水流畅通。经常巡视进水口,及时清除进水口的垃圾和附近的堆物,保持水流畅通。

(3)设备管理建立对增氧、运输、供电、水处理、供水等配套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4)水处理设施管理维护好湿地、生态沟渠、生物浮床、生态坡等净化系统的动植物生长,控制好密度,定期收割清理,确保水处理的效果。

(5)仪器管理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专人负责养殖场的仪器设备,制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仪器设备满足养殖生产需要。2.5质量管理

水产养殖场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生产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和单位利益不被侵害。

养殖场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

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值,提高生产效益。

养殖场一般要有—名质量管理人员,具体实施各项管理工作,定期总结养殖产品的质量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养殖产品在进入市场在出售前,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NY5070、NY5073的规定及相关的国家食用安全卫生标准。

水产养殖场一般应建立从养殖成品到苗种的可追溯体系,及时记录和妥善保存与生产相关的记录、文件、数据等资料,以保证养殖产品的可溯源性。可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的基础,是确保养殖水产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实施召回措施时的基础保证,也是水产养殖场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有力技术手段。

水产养殖场的可追溯体系应能达到从养殖成品、饲养过程、饲料、用药、苗种等有关养殖过程的全程追溯。2.6销售管理

水产养殖场应做好养殖产品的销售管理工作,本着为社会、为自己负责的态度组织产品销售。在销售产品时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1)向用户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售。(2)销售产品要记录存档,并由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记录员双方签字,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3)养殖产品运输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有效的保护产品不受污染和损坏。

26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打印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目录一、系统模式....................................................................................................................1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89wa4nutx23x6i11q5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