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中2016年暑假检测考试理综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Mg:24 Al:27 Si:28 K:39 I:127
一、选择题
1.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 )
A.12个b
B.6个a,6个b C.6个b,6个c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3.右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为成蛙的过程中尾的相对长度与蛋白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尾的相对长度越长,尾部细胞中蛋白酶的浓度越高
B.尾的相对长度越短,单位时间内蛋白质分解所需的水分越少 C.尾的消失与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裂解死亡均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蝌蚪变态发育为成蛙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均有关系
4.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据表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周期的时间(h) 植物 a时期 b时期 合计 物种1 10.6 0.4 11 物种2 18 0.5 18.5 物种3 16.5 2 18.5 物种4 10.4 2.3 12.7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四种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
5.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6.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共有( )
①硫酸铝 ②小苏打 ③氯化亚铁 ④氢氧化铜 ⑤氢氧化铁 ⑥磁性氧化铁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地沟油回收加工制肥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谚语“雷雨发庄稼”反映的是自然固氮的过程
C.在汽车尾气排放处装一个催化转化器以减少PM2.5的排放
D.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9.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
A.78g金属钾(K)完全转化为超氧化钾(KO2)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B.常温下2.8g N2与标准状况下2.24LCH4均含有0.1NA个分子 C.0.2mol/L稀盐酸中,H+数目为0.2NA
D.60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Si—O键数目为2NA 10.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反应2FeSO4
高温 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
到的沉淀是( )
A.BaS B. BaSO3 C. BaSO4 D. BaSO3和BaSO4
11.200℃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5.8 B.11.6 C.23.2 D.36.4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矾和ClO2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反应原理相同 B.盛放K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应该用玻璃塞
C.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起核泄漏,产生的粉尘中含有较多的131I,这是一种质子数为131的有放射性的碘的一种核素
D.冰岛和印度尼西亚火山喷发,火山灰在空气中几周都不能沉降,可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13.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若图①表示向含 4的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沉淀的量与NaOH的体积的关系图。
+++
A.图①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g2):n(Al3):n(NH4)=2:3:2 B.图①中使用的NaOH的浓度为2mol/L
++
Mg2、Al3、NH
+
C.图②中曲线表示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若使用催化剂,B点会降低 D.图②中物质A反应生成物质C,△H>0
二、选择题(14~18题单选, 19~21题多选) 14.“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实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10倍 B.“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行的加速度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静止不动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不受重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15.如图所示,长为L的直杆一端可绕固定轴O无摩擦转动,另一端靠在以水平速度v匀速向左运动、表面光滑的竖直挡板上,当直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直杆端点A的线速度为( )
vvA. B.vsin θ C. D.vcos θ
sin θcos θ
16.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水平抛出,最后落在斜面上.其中三次的落点分别是a、b、c,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落点b、c比较,小球落在b点的飞行时间短
B.小球落在a点和b点的飞行时间均与初速度v0成正比 C.三个落点比较,小球落在c点,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最快 D.三个落点比较,小球落在c点,飞行过程中速度变化最大
17.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B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绕固定转轴OO′匀速转动,木块A、B与转轴OO′的距离为1 m,A的质量为5 kg,B的质量为10 kg.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如木块A、B与转台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转台角速度ω的最大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 ( )
A.1 rad/s B.2 rad/s C.3 rad/s D.3 rad/s
18.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杆随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某时刻杆对球的作用力恰好与杆垂直,则此时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ω2Lω2Lgg
A.sin θ= B.tan θ= C.sin θ=2 D.tan θ=2
ggωLωL
19.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细圆环轨道被固定在竖直平面上,轨道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有质量为2m和m的静止小球A、B,它们由长为2R的轻杆固定连接,圆环轨道内壁开有环形小槽,可使细杆无摩擦、无障碍地绕其中心点转动.今对上方小球A施加微小扰动、两球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转到水平位置时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轻杆转到竖直位置时两球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4gR
C.运动过程中A球速度的最大值为
3
13
D.当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两小球对轨道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g
3
20.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0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N表示人对台秤的压力,则关于g0、N下面正确的是( )
R2
A.g0=0 B.g0=2g C.N=mg D.N=0
r
21.如图所示,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b、c两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因此只有a受重力,b、c两星不受重力 B.周期关系为Ta=Tc>Tb
C.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 D.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a>ab>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2.借助计算机,力传感器的挂钩与其他物体间的弹力大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为了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将滑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传感器沿长木板水平拉滑块,改变拉力直到将滑块拉动;再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并在滑块上放上砝码,重复前一个过程,得到的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由图线乙知:在t1~t2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_(选填“F1”或“F2”)。 (2)结合甲、乙两图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压力均有关的结论。 23.某同学想测出济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了减小误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下:将一根长直铝棒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在靠近铝棒下端的一侧固定电动机M,使电动机转轴处于竖直方向,在转轴上水平固定一支特制笔N,借助转动时的现象,将墨汁甩出形成一条细线。调整笔的位置,使墨汁在棒上能清晰地留下墨线。启动电动机待转速稳定后,用火烧断悬线,让铝棒自由下落,笔在铝棒上相应位置留下墨线。 图乙是实验时在铝棒上所留下的墨线,将某条合适的墨线A作为起始线,此后每隔4条墨线取一条计数墨线,分别记作B、C、D、E。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A,此时B、C、D、E对应的刻度依次为14.68 cm、39.15 cm、73.41 cm、117.46 cm。 已知电动机的转速为3 000 r/min。求: (1)相邻的两条计数墨线对应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2)由实验测得济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2 (3)该同学计算出画各条墨线时的速度v,以为纵轴,以各条墨线到墨线A的距离h为横轴,描点连线, 2 得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据此图像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在传送带的右端Q点固定有一竖直光滑圆弧轨道,轨道的入口与传送带在Q点相切。以传送带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O,水平传送带上表面为x轴建立坐标系,已知传送带长L=6 m,匀速运动的速度v0=4 m/s。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P=2 m的P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点。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N点的纵坐标yN; (2)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小物块均不脱离圆弧轨道,求传送带上这些位置的横坐标的范围。 25.如图甲所示,距地面高度h=5 m的平台边缘水平放置一两轮间距为d=6 m的传送带,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光滑平台边缘以v0=5 m/s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1)若传送带不动,求小物块离开传送带右边缘落地的水平距离; (2)试分析传送带的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离开传送带右边缘落地的水平距离最大,并求最大距离; (3)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且规定传送带顺时针运动时v′为正,逆时针运动时v′为负。试分析画出小物块离开传送带右边缘落地的水平距离s与v′的变化关系图线(不需要计算过程,只需画出图线即可)。 26.宇宙中存在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这些系统一般离其他恒星较远,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四星系统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是三颗星绕另一颗中心星运动(三绕一),二是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运动。若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引力常量为G。 (1)试分析三绕一应该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模式,画出空间结构图; (2)若相邻星球的最小距离为a,求两种构成形式下天体运动的周期之比。 27.暑期很多同学都会去海边或江湖边玩耍,发现很多水体都发生了藻类大量生长引起的水体污染,很 多都是由含氮废水进入水体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引起的。某校环保科研小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中的NO2—还原成N2,从而减少或消除由它引起的污染。 (1)配平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NO2—+ Al + = N2↑ + Al(OH)3 + OH— (2)以上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是 (写化学符号),氧化产物是 (写化学符号), 每生成1mol 还原产物,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现需除去10 m3含氮废水中的NO2—(假设氮元素均以NO2—的形式存在,且浓度为1×10-4 mol/L), 至少需要消耗金属铝的质量为 g。 28.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 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J是磁性材料。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J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J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再与足量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如何检验J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再与足量D反应所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 。 29.在化学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物质进行性质的确定。如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出 一定质量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对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量m g金属镁(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用铜网包住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②按图示组装好装置,然后在关闭活塞的分液漏斗中装入一定体积2 mol/L的盐酸; ③调整右边玻璃管(带均匀刻度值),让U型管两端液面在同一水平面,读出右边玻璃管的液面刻度值为V1mL ;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一定量的盐酸进入试管中后立即关闭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