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心房。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老师要想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欢迎你,就必须时刻牵挂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力求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讲的学生爱听,你说的学生愿做”的最佳合作效果。
1、 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
爱的火花产生于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我经常找学生交心、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我和学生谈话从不居高临下,板着面孔教人、训人,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吐露心声。找学生谈话内容从来不由分数、纪律这些学生一听就发麻,发涑的话题切入,而是从学生情感易接受的话题。如兴趣爱好,家庭状况,近来想法等等话题引入问题,使学生感到老师在真正关心他,爱护他,使他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我找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谈话,从家常话题切入,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口服心服。谈话方式灵活多样,我有时就斜蹲在学生的课桌旁,好象是父母在探讨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很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让学生“低头认罪”。在路上遇到学生,我总是先打招呼,丝毫不讲究什么“师道尊严”。
2、 教师是要用爱心温暖困难生。
对家庭困难学生奉献一片爱心,在生活中体贴他们。学生晓丽父母离异,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时交不起学费而暗自流泪。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在班里组织了“奉献爱心”捐款活动,自己带头捐款20元,接着学生你1元,我2元,为她凑足学费,使她感受到爱的温暖。现在她已上高中,但每当远远看到我,都会跑过来问声“黄老师!”
3、 教师要用真情感动厌学学生。
对厌学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培养他们成才是教师的天职。今年我班转来一位学生,基础特别差,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有厌学情绪。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并没有责备他,抛弃他,而是和他讲述一些学生也曾有过的类似经历,但后来经过努力成才的事例,同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帮助他树立信心。
水滴石穿,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和帮助,这位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信任和亲切。他常常对班级同学说“我觉得我与老师可近了,也可亲了。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不知不觉中他的厌学情绪消失了。现在的他上课听课特别专心,作业按时完成,不懂就问,还积极参加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学生成长评价中的独到见解。诚然,关于学生成长评价还有诸多方面,有待于今后不断摸索、总结。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李嘉诚也这样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 同学们,有机会,才会成功,才会有未来啊!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我的回答是:“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来不来得及”转到用功学习上来。有时候你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高一、高二的,还是高三的同学们,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什么基础行不行。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开始用功。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们不仅要有高三无假期的心理预期,更要有高中无假期的铿锵誓言!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奋力拼搏,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二、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
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
养。
三、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