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
课题 班级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 授课(完成)时间 3课时 教师(学生) 教师 1.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知识与技能 教[学[ 1.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目 过程与方法 标 2.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2.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难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难点 2.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3.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探究法。 法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①___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7月:② 被大陆上的③ ??切断,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④ 被大陆上的⑤ ??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备注 识 记 类 记 (1)北半球 (2)南半球:呈⑥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⑦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⑧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1)成因:⑨____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⑩_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____;夏季风?________。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交换。 (2)是各地?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影响气候的形成 (1)不同?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________类型。 (2)部分气候类型下的环流形式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____________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________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交替控制。 合作探究 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 2.思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当堂检测 1.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赤道低气压带 ③盛行西风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 ⑥副极地低气压带 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 D.②③⑥ 2.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高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温和少雨 3. 7月份北半球被切断为块状的气压带是( ) 类 备注 理 解 类 备注 应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所有的气压带 4. 关于东亚季风风向及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多为温和多雨的西北风 B. 冬季多为寒冷干燥的东北风 C. 夏季为温暖湿润的东南风 D. 夏季风为炎热干燥的东南风 5. 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是沙漠景观,而我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却温暖湿润,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 D.喜马拉雅山的迅速抬升 用 类 备拓展提升 注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 力 (1)A、B、C三地的气候类型为: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2)影响三地的气候成因均为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面状况 ④人类活动 (3)B地和C地同在30~40°纬度内,但B地分布在大陆________岸,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C地分布在大陆________岸,受________(东亚或南亚)季风控制。 教(学)后反思
升 类
2019-2020(经典1)高中地理上学期第9周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