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呼吸
1987年的暑假中,我拿到华中师大录取通知书后的某一天,由于天气太热生病了--痢疾。父亲找来乡村医生给我吊针,医生刚走不久,我就全身哆嗦,听说嘴唇发紫,父亲一把扯掉针头,叫母亲用湿毛巾敷我额头,拔腿就跑去找医生,又给我打了一针,才没抽搐。后来才知道可能是过敏。父亲没有像村里其他农民那样惜钱而按着孩子把针打完,他的果断公正是出了名的。百十来户的村子,哪家兄弟纠纷婆媳不和父子矛盾总是请父亲前去调解,调解一家好一家,但他不是村干部,也才读过高小。
家,这个概念是逐步弄懂的。回家的路总比离家的路漫长。小时候因为贪玩,父母不喊不回家,成天像个野小子跟在哥哥姐姐后面。本来缺衣少吃又挑食,所以长得很瘦。读中学时学校离家很远,又没车,每次上学总是父亲用板车装满整车柴和米,然后把我和弟弟抱上车子,他拉着我们去学校,要走一上午。他被压弯了腰啊可仍然乐呵。然后叮嘱我们别喝生水,要喝温水,出汗后别洗冷水。望着远去的父亲的背影,那是我的“家”啊!然后我们就盼着放假回家。上了大学,可能是因为那次痢疾治疗不彻底,吃点荤的就拉肚子,到了夏天稍不注意就拉肚子,人很瘦,这可急坏了双亲,到处弄偏方,什么马齿苋煮水喝,什么腊肉骨头研成沫,冲服,什么扁豆怎么弄吃,每个季节弄一种偏方。我不知母亲用什么土方法把腊肉骨头研成沫的,反正没机器,也不知她熬了多少夜才磨出一大袋腊肉骨头粉让我带到学校喝。经过双亲的悉心调理,几年之后,我不拉肚子了。
结婚成家后,日子清苦,又没帮手,整天忙忙碌碌,竟然忘了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再硬朗,需要儿女的关心照顾,需要儿女回家看看。可回家的路总是那么漫长,总是让父母在村头张望,在家里等。等太阳爬上树梢,等月亮落到水里。等油菜开了花,等稻子抽了穗。等黑发染成白发,等背脊弯成弓犁。终于等到了,等到儿子牵着孙子,女儿牵着外孙回家,
他们咯咯地笑了。一个等字,就如一根牢牢的丝线,不,简直就是一条生命的脐带,把家的这一点和远在天涯的你那一点紧紧地拴在一起。自此,你的心与故乡就始终跳动在一起。 虽然没有拉肚子了,可忙碌得忘记吃饱吃好,仍然很瘦。父亲知道过年的时候我必定回去,就买来猪腿,用镊子把猪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洗净,生上柴火,用土罐子微火炖着,要炖到骨头完全剥离猪肉,汤和肉成凝胶状,说这样的我才爱吃,这样的才有营养。然后就等着我回家,添一碗又要添一碗,自己却舍不得吃。清明节,我们去给爸爸扫墓。上香、烧纸钱,火灭了之后,听到妈妈跟爸爸说:“四个孩子都来看你了,老大长胖了,老二老三挣了很多钱,老幺他们关系很好,你放心吧。”
现在,妈妈有时来我的住处住几天,总是不停地扫地,洗碗,烧水。我去洗手,她赶紧提起开水瓶跟在我身后,我问干嘛?她说:“女孩身上来的时候不能用冷水洗手,搞不好会肚子痛,加点热水。”我终于理解:家,不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址,而是在任何地方。当家人对你表现出细心、体贴、没必要的担心和无心的贬抑时,那就是家。它可以在又脏又乱的故乡,可以在上学路上,可以在生病时的照顾里,可以在凝胶似的猪蹄汤里,也可以在洗手时加的热水里。
抒情散文:家的呼吸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