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M灌区灌溉排水 系统的规划设计

班 级: 14水利2班

姓 名: 陈志聪 学 号: 140321206

目录

前言 ……………………………………………………… 3

1 灌区基本概况………………………………………………………5

1.1 自然概况……………………………………………………… 5 1.2 社会经济概况……………………………………………… 5 2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7 2.1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9 2.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9 2.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10 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12 3.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2 3.2 灌溉用水量分析………………………………………… 13 3.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5 4 典型工程设计……………………………………………15

4.1 典型工程范围的选择与布置………………………………16 4.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15 4.3 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15 结语……………………………………………………………………16

前言

M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主要问题是干旱,涝次之,盐渍化更次之,设计重点是灌溉系统。

本灌区属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西北部有两水库可满足灌溉需要。经调查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解放后,虽得到相关处理,但干旱仍是困扰这一地区粮食作物丰产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保证该地区的粮食丰产增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灌区工程建设。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水源的分配方案是: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及零星菜地的灌溉,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

农业生产这一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因此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作物的保利增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是跟重要的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1 灌区基本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北连F河。总面积 km2,约合 万亩。

1.1.2 地形地貌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遗迹,地面上仅残留沙丘。草桥关附近有一常年积水的湖泊——草泥洼。

1.1.3 水文

C河及F河皆发源于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平原。二河出山口处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C河沿岸修筑了堤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除汛期外,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1.1.4 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 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五六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 2mm,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2.62。

1.1.5 土壤

灌区内土壤大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小部分盐渍化现象。经测定:灌区土壤0~80cm平均容重1.51t/m3,空隙率41. 3%(占土体的%),田间持水率为空隙体积的75%。

1.1.6 水文地质

灌区不透水层顶板埋深为20m,含水层渗透系数K=3m/d,灌溉季节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ε=lmm/d。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方向。在古河床、九里牌与四十里铺以西,地下水埋深在2~3m之间,矿化度小于lg/L;以东埋深在1~2m之间,有时小于1m或接近地表,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在汛期是降雨,旱季是灌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 工农业生产情况

灌区是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种植比占60%)、棉花(占20%)、春玉米(占20%)及夏玉米(占60%)。复种指数1.6。

灌区内各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成衣、粮油加工、陶瓷、酿酒、罐头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塑料制品、农药、冶炼和煤炭等重工业。

西部山区盛产石料,C河河滩盛产砂及卵石。

灌区内人口较稠密,劳动力充足,建筑业熟练的技术工人较多。 1.2.2 自然灾害。

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解放后,特别是在全流域进行治理之后,由于y和X两座水库及堤防的作用,一般洪水得到了控制,不致成灾。各地亦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旱涝灾害已趋缓和。据解放后40年统计和调查,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如下:

旱灾:在灌区内普遍存在,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50%~70%左右。

涝灾:在靠近铁路的灌区西部一带,极少发生;申部地区涝灾较轻,成灾率在30%~50%之间;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涝灾较重,成灾率在40%~70%左右。

盐渍化:灌区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零星分布有1万亩轻盐渍土,表层土壤含盐量在0. 226~0, 4%,作物减产10%。 1.2.3 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兴利调节按灌溉、发电要求计算,故水库下泄流量可以满足灌溉要求。水库的水质良好,下泄之水无泥沙,水温适中,含盐量小于0.001%。y水库放水洞最低水位(干渠渠首设计水位)为68m。灌区内机井较多。

1.2.4 灌区开发要求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灌溉水源的分配方案是:X水库提供F河以西以北的灌溉水源;y水库提供M灌区的灌溉水源。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及零星菜地的灌溉,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

灌区开发以灌溉为主,同时解决涝渍问题;对于盐渍化土壤采取排水改良措施,不考虑冲洗改良。

2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2.1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1) 对于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大位于河流中、下地区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山前洪积冲积扇,地面坡度较大外,也具有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这类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2) 干渠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其他各级渠道亦应该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3) 为了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4)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进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于管理。

(5)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进可能垂直,斗、弄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6) 要考虑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灌溉渠道与其他农田水利工程的结合,以便发挥最大的效率。

(7) 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2.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2.2.1 政策法规

《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 2.2.2 规范标准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21303—2007) 《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GB/T50769—2012)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29404—2012)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127—84)

2.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M灌区总灌溉面积A净=10万亩,灌区有一条长12KM的干渠,干渠上有6条支渠,均为防渗衬砌渠。灌水是,干、支渠全部实行续灌各支渠控制的净灌溉面积分别为:A1、A2皆是1万亩;A3、A4皆是1.75万亩;A5、A6皆是2.25万亩

典型支渠为六支渠,支渠上有6条斗渠,每条斗渠上有8条农渠,两斗渠之间的间距为500,农渠的间距150m,长600m。斗、农渠实行轮灌,斗、农渠各分两个轮灌组。

干渠渠地比降全部采用1/1000。 干渠渠线高程见下表1-1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 图文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14水利2班姓名:陈志聪学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7pta1krnm05ej21u0rq9kfa2517te00ka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