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2019·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
2.(2019·邢台质检)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2019·襄阳一模)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
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2019·承德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5.(2019·湖北七校联考)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
6.(2019·柳州三模)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 )
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 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 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 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7.(2019·吉林二模)在反思清朝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 )
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 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 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8.(2019·山西调研)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 )
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
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9.(2019·浙江模拟)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天地之化日新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呼吁建立“天下之法” D.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10.(2019·榆林一模)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11.(2019·邵阳二模)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
“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的主张( )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
C.有利于儒学“思辨化” 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12.(2019·宜宾一模)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
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 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 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如说“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离娄上》)。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主的财源,无民则君主不能行事。抓住民欲,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材料二 顾炎武辨析天下与国家,辨析“亡国家”与“亡天下”。他认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国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国家”。这就从天下观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本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所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含义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