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重点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行 五脏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泪 汗 涎 涕 唾 呼 笑 歌 哭 呻 爪 面 唇 毛 发 握 忧 哕 咳 栗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液 五声 五华 变动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
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辩证论治示意图
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 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二、中医基础理论 (一)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2)相互依存 (3)相互消长 (4)相互转化
3.五行的基本概念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4.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之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5.相生
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规律:
6.相克
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规律:
7.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