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原理》第一次讨论参考答案
“热点话题”第一次讨论(形考成绩20%)
本课程共提供了9个社会热点话题供讨论,要求你至少完成其中2次讨论(1~4章至少完成1次,5~9章至少完成1次)。
本讨论区汇集了第一次讨论,即1~4章的热点话题
第一章 热点话题:让学前教育正真回归公益性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幼儿园几乎都是公办的、集体的,之后随着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多单位的幼儿园纷纷被剥离出来又纷纷关闭,民办幼儿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有些区域几乎是“一统天下”。
公办幼儿园本就不多,公办的“名园”就更少。孩子还没出生就去排队已不新鲜,开学前报名排队几天几夜也不足为奇。尽管很多公办园收取的保教费和伙食费低于高价的民办幼儿园,但加上缴纳的高昂赞助费,费用也并不低。更有甚者,一些公办园交钱也进不去。公办园的公益性无从体现。
“现在公办园中的一级一类园,谁在进?都是权贵子女;那些高收费的民办园,谁在进?肯定是有钱人。剩下的‘黑园’、‘差园’,只能是弱势群体、低收入者、外来务工子弟甚至中等收入群体的子女来‘享受’。”这是北京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生前说过的一段话。
请结合材料思考,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让学前教育真正回归公益性。 参考答案:
1.根据公共产品的理论,准公共产品首先是一种非纯公共产品,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利益外溢性。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 (2)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 (3)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总之,从学前教育部分具有排他性、竞争性的特点来看,学前教育可归入非纯公共产品的范围,它兼具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特点。同时,学前教育具有明
显的利益外溢性,属于准公共产品。可以肯定,学前教育不是完全的私人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所以,公益性就是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学前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2. 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不可能完全依赖私人供给,政府必须以多种形式参与学前教育供给,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平衡社会的学前教育需求。
政府参与学前教育供给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直接办学前教育机构,以较低的价格供给社会公众;二是政府向私人机构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再以较低价格提供给社会公众;三是政府为每一位学前儿童发放补贴,补助他们接受学前教育的成本,而不论他们是在公立机构接受学前教育,还是在私立机构接受学前教育,均可以此补助充抵入园费用。
第二章 热点话题:给蒙氏教育热降降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蒙氏教育法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并在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其显著的认知方面的教学成果深受广大家长瞩目。一时间,蒙氏幼儿园、蒙氏课程、蒙氏活动室风靡许多地区。
纵观世界各地的蒙氏教育与研究,有三点是必备的条件:合格的蒙氏教师;教学过程避免奖惩、机械记忆、大量作业等传统方式;强调在混龄的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现有的蒙氏幼儿园、蒙氏幼儿班中,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在条件不甚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却拥有着数量众多的蒙氏幼儿园,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浮躁和功利所拥有的“魅力”。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在对蒙台梭利本人狂热的崇拜之下,一拥而上的蒙台梭利幼儿园,面临着“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困境:有的蒙氏幼儿园发放大量的书面练习,有的蒙氏课程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更有的幼儿园将蒙氏教育简化成了“蒙氏教具”的教育……
这一点,其实也正是蒙台梭利本人所担心的。在195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上,蒙台梭利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你们是否注意到,当你试着向狗指一些东西时,它会怎样呢?它并没有看到你手指所指的方向,只看到你向外伸出的指头。因此,当我想到你们是如此注意我时,我不禁想到你们的行为
也与此类似。”蒙台梭利希望人们能将给她的尊敬,转赠给她所指的“儿童”。关注儿童、尊重儿童、跟随儿童,才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
你身边的蒙氏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你怎样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
第三章 热点话题:超前教育利弊谈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家长都有意识的让孩子超前学习,如刚刚学会说话就教孩子背唐诗、学数数、学英语;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攻读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很多奥数学的好的孩子提前学了高于本年级的数学基础知识;很多英语好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新概念……
巴斯德说过:“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说机遇从不光顾毫无准备的人。对待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超前教育在一些教育家和家长看来,是抓住机遇,是及早点燃孩子学习的火把。
种树者郭橐驼曾说“种树,要‘顺木其性’,方可长成参天大树。”这是自然之规律。庄子也曾经说“顺性而为”的道理。的确,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像儿童的样子。因此也有些朋友认为,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曾说:“‘超前教育’是将教育时间大大提前,比如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孩子的知识,3-6岁孩子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等。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行不通的。”
你认为“超前教育”到底是拔苗助长还是点燃生命之火?
第四章 热点话题:学前教育阶段的“神童教育”
目前,我国由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压力,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
如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强行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盲目的早期定向培养。有的父母在孩子未出生时就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