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第4单元 文言文(2)

◆14孔孟两章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孔子学琴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教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首曲子练练了。”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首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呢。”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待师襄发问,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微感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一、作者视窗

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大概也发端于此,的超前性。

君轻”的旗彩。只要大人。他还把解放出来,可见其思想

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得以矫正。

【注】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了我国两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写作背景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

山东曲阜)《书》、以后的读书千多年。在等。在品德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

(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第4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74tk6pv6a4bptb11x4w7g2499ip7300mn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