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课文通过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抒发了作者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丝微茫的希望。学习本文应从诵读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展开联想,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诗的特点、朦胧诗的一些表现形式。 2.要学生了解作者复杂、朦胧的感情变化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透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诵读体验并从中感悟诗人的情绪,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结合时代背景通过诵读体验,把思绪展开,进行探究式的个性化阅读。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朦胧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比较体会和揣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实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课文诵读的节奏并能准确朗读。 2.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二)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诗人的感情,理解作者是怎样内心情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对诗歌朗读让学生谈个人最初感受。

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找出诗中意象并讨论其作用。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把握诗中“丁香姑娘”并作个人理解感受。

1 / 4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也不由得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很难用语言传神地表达,而“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天,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三、感知并探讨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学生静听并作感受。 2、学生诵读同时自我思考。

3、提问:大家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不过这情感也很美。

4、小结: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的东西有时也具有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5、这首诗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不管怎么说,诗歌总是依靠形象、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找找诗中究竟有哪些意象吧。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作者并没有对它作过多具体的描写,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又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给人以风雨独立的形象。这样子,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迷梦意境。

2 / 4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个是雨巷。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一样的姑娘。整首诗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6、提问: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你认为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六种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四、熟读本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这首诗的意象,丁香姑娘形象; 2、熟读成诵,感受诗的意境美。 3、结合意象,理解本诗的主题。 一、导入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

二、引导讨论一: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梅花姑娘,兰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 明确: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独放,浓郁芳香——高洁 兰花 :常青、独秀、幽香、素雅——清逸

菊花: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孤傲

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三、引导讨论二:结合意象的特征,理解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3 / 4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雨巷: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姑娘: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四、引导讨论三:结合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的主题。

(11)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12)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五、总结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4 / 4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

《雨巷》课程教学设计《雨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雨巷》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课文通过写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抒发了作者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丝微茫的希望。学习本文应从诵读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74om3gz4m0zn011oo6h6et871df1c019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