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2.2 大气圈、天气
与气候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本节内容第一部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二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三部分大气的运动,第四部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第五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组成。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课时内容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大气圈及其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作铺垫的,要求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并通过小活动,把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与温室保温作对比,让学生学会分析原因。先让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然后运用电脑多媒体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并通过活动题来解释海陆风的成因。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通过电脑动画引导学生探究风在三种不同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动画演示和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来突破难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应充分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各天气系统进行对比,并用图示和列表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来作进一步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读懂简易天气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7.通过对地球大气圈这个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解析:本节的知识的重难点较多,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在概念的熟悉上,而是要学生理解后不断练习然后学会应用,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如何做到对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则应该广泛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比如说气象图学生经常会接触到,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读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重难点的知识比较的多,而且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升空和回收时的片段,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的情景)
师 “神舟”飞船并没有飞离地球的大气层,确切地说,它的飞行高度与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板 书: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师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大气层的大气的组成、密度、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师 大家阅读教材35及36页第一段,参照36页表221,分析低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生 (读图文,分析) 板 书: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师 同学们在刚才自学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组成 成分 氮 氧 干洁空二氧化气 碳 臭氧 极少 命的保护伞” 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水汽 极少 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 质 生 (填写干洁空气一组表)
极少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0.033 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体积(%) 78 21 质 作用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
师 同学们把表格填得很好。大家看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师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及比例产生变化。 师 大家看教材35页图22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生 飞机飞到了云层上方,所以就没有雨了。
师 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师 大家参照教材36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6页的内容。大家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2.大气圈的结构
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层次 因 C高层大气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水平运动为O3大量吸高度增加气B平流层 温增加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运动强大气的热高度增加气A对流层 温降低 面 最密切 师 阅读过程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①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量来自地复杂,与人类烈;天气现象外线 利于高空飞行 收太阳紫少,云雨绝迹,主;水汽杂质其他特征
②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③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④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有什么特点? 生 (读书、读图、思考、填表)
师 大家把表格填得很好,但我们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并没有完全在表中体现。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生 是否因为地球引力使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 师 回答很好!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生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 师 很好!
师 大家知道,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来看教材36页图223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了解一下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有波长较短的λ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人眼能看见的可见光,和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区。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首先到达的是地球的大气层,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同学们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第一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生 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师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的选择性表现在哪?请举例说明。
生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师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由于地表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相比,波长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