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易宏志
摘要:植物病害有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种类型,其发生条件和表现症状有多种。在防治上,应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害;发生;防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园林植物本身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者处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造成生理机能、细胞和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上发生局部或者整体变化,使园林植物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病态的现象。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连片单一树种栽植和树木的异地交流栽培,园林植物病害常常集中发生,给园林绿化和造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熟悉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发生的条件、症状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才能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1 病害危害情况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叶部病害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保林业生态安全。 2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
园林植物病害分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指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物理或者化学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分过大或者过小、土壤中或者空气中有毒物质等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总体上来说是由不适宜环境因子引起的,只表现出病状,而无病症,病株常大面积均匀有规律的分布,相互之间不传染,如冻害、日灼、干旱、淹渍等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因素引起的病害,大多有明显的病症,往往刚开始发病时有发病中心,发生范围较小,可传染,并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发生范围,如由真菌、细菌病源物、病毒等产生的病害,如白粉病、溃疡病、丛枝病,既有侵染源,又有病害症状。 3 侵染循环特点
病落叶是初侵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部分在7~15 d。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部病原物的侵染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4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条件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对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造成极大危害。病害能否发生流行,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4.1 感病植株的大量种植。品种间抗病能力有显著差异,大面积栽培某一种一品种,对病源物繁殖积累和扩散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在短期内导致某种病害迅速流行。
4.2 病源物的大量存在。首先是越冬、越夏病源物数量的多少,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很大影响,其次是病源物潜育期的长短和病源物的繁殖速度等,都与病
源物数量的积累有关。
4.3 适宜病害流行的条件。无论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其发生都与外部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大环境,诸如土、肥、水和气象条件等环境条件。 5 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的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病害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常常表现出以下5 种类型。
5.1 变色。植株变色的症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和黄化;一种是不均匀地变色,如花叶、花果等。 5.2 坏死。坏死是指植株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坏死可表现为叶斑、叶枯及枝枯、干枯等。
5.3 腐烂。腐烂是指植株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5.4 萎蔫。萎蔫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都能导致植株萎蔫。
5.5 畸形。常见的畸形有萎缩和丛簇生,果实上常常表现为变形等。 6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6.1 栽培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栽培园林植物的病害比较复杂,有各种根部病害、枝干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病害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病害种类,研究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条件,拟定控制措施。最好1 年中能进行1 ~ 2 次调查,应在发病的初、中期或末期进行。可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感病百分率、感病指数等。
6.2 苗圃地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苗圃内的苗木病害常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般在初夏以猝倒病(立枯病)和苗木早期发生的叶斑病类为主;盛夏以根腐病、茎腐病为主;秋季则以各种叶部病害为主。苗圃病害的轻重是影响当年或来年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搞好林木苗圃病害调查,是园林生产的重要一环。苗圃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应针对各种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标准地调查,通过踏查,全面了解苗圃地概况,在发病程度不同的圃地中分别设置标准地。对立地条件,繁育苗木不同的圃地应另设标准地。除调查记载土壤类型、地形地势、排水以及地下水位情况外,还要查明苗圃地以前所种的作物或其它苗木,施肥种类数量、苗木生长状况、发生病害种类、危害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效果等。苗圃地在调查后,继而绘制苗圃地草图,在图上标明病害种类发生范围和标准地设立地点,将标准地内的苗木逐株检查,计算株数感病率或病害指数。苗圃感病植株分级标准的设计原则和感病指数的计算方法同栽培园林植物的病害调查。
7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症状分析与防治措施 7.1 植物锈类病状
植物锈类病状是园林绿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植物病虫害症状,这类疾病主要是由锈菌引发而成。植物锈类病状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和茎等地上位置,能够造成植物落叶、焦梢和生长不良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园林植物构成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容易出现植物锈类病状的植物主要有玫瑰、菊花等物种,这些物种在园林建设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因此,锈病对于园林绿化的影响也随之提高。 植物锈类病状的防治措施
植物锈病类病状的防治工作比较简单,首先,要做好植物生长环境的土地管
理,对土壤进行定期的疏松,确保土壤的排水能力,减少土壤中水分的积压;同时,要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施肥,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营养过剩,出现焦梢等问题的出现,也会降低植物本身的抵抗力;最后,在绿化植物的本身要均匀喷三防锈病的溶解试剂,如波尔多液等,这样能够有效防治锈类病状的出现。 7.2 白粉病类症状
白粉病类症状也是较为常见的植物病虫害症状,白粉病类病症的发生主要是由病菌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这类病菌的生存能力极强,一般能够在植物体内较长时间的潜伏,在发病前期能够在植物叶片上出现密密麻麻的白粉斑,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之后就导致植物的叶片脱落和焦梢问题的出现,最终影响植物的整体观赏效果。容易患白粉类疾病的植物主要有九里香、月季等植株,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白粉类病状的防治措施
鉴于白粉类病状的发病原理,首先要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要确保空间的通风果和透光效果,主要是针对问题植物培养而言;在植物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地肥料施加,磷钾肥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但是过多的肥料将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要随时注意植物的生长管理工作,及时清理病枝残枝,做好植物的修剪工作;最后,当植物出现白粉类病状时,要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相关药剂的喷洒,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和石硫合剂等,对白粉病病状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7.3 疫病类病状
绿化植物的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真菌所引起的一类较为严重的植物病害,疫病发生后,能够快速引起植物花、果、叶部组织的快速坏死和腐烂,从而使植物的观赏性大大降低,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园林的绿化工作。同时,高湿也是影响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发现疫病跟土壤性状也有很大关系,当植物生长土壤排水不良,也非常容易诱发疫病。容易患上疫病类病状的植物主要有万寿菊、长春花、百合、一品红等植物,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疫病类病状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相关植物的肥料施加,以钾肥为主,这样能够提高相关植物的疫病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在疫病类病状出现时,如果发病植株较少,可采用剔除手段,将患病植株挖除,从而防止其它植株被传染。在疫病类病状的发病初期,可使用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 种稀释溶剂对植株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防止病状的蔓延,对病菌也有较好的灭杀效果。
7.4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对园林相关植物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避免病状的发生。一般来说,植物病状的发生主要是由土壤、肥料、药物使用、水患等问题导致,因此,我们在日常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控制药物的使用、进行土质的输送、避免水分的挤压。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植物病状的出现,并且将园林绿化风险降到最低,切实确保我国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8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根据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结果,确定具体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8.1 农业防治
一是培育壮苗。选择前茬未种植过芹菜根结线虫寄主作物的田块育苗,施用
充分腐熟的无病原线虫的有机肥作底肥,苗期注意各种病虫害的查治,挑选健壮且无病苗进行定植。二是合理轮作。实践证明,轮作是控制芹菜根结线虫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与不是芹菜根结线虫的寄主作物进行轮作,重病田块最好进行水旱轮作,轮作周期一般为3~4 年。三是耕翻土壤。将表土深翻至30 cm 以下,可把大量活动在表土层的芹菜根结线虫翻到土壤底层,从而可减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定植前清理前茬作物残体及杂草。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病根残体,将病根晒干后集中烧毁。 8.2 物理防治
主要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害的措施。在夏季高温天气,将田块灌水后覆上地膜,密闭大棚,让土壤温度升到55 ℃以上,保持30 min,可杀死土壤中残存的芹菜根结线虫。 8.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又叫农药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害。化学防治是植物保护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综合防治中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害的关键措施,在面临病害大发生的紧急时刻,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措施。1882年,法国发现波尔多液有抑制葡萄霜霉病的作用。农药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点,减轻其不良作用,应当恰当地选择农药种类和剂型,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合理使用农药。一是土壤消毒。对芹菜根结线虫病的化学防治以土壤消毒最为有效。对发病田块用55%滴滴混剂225 kg/hm2 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先耕翻田块,疏松土壤,每60 cm 开一沟,沟深20 cm 左右,把药剂均匀撒施沟中,然后覆土压实,盖好地膜,密闭15 d 后深翻土壤,放风排气,然后播种或定植。或者用3%米乐尔颗粒剂(进口)75 kg/hm2,或10%力螨库颗粒剂75 kg/hm2,或10%克线丹45 kg/hm2 拌细土进行穴施,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是灌根处理。在芹菜苗期或定植后,一旦发现根结线虫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在周围土壤用药剂处理,一般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可防止根结线虫病进一步扩散。 8.4园艺防治
园艺技术防治包括栽培技术途径和育种技术途径。栽培技术途径即通过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的调整,合理应用一系列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生存发展的条件,减少病原的侵染源和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减轻病害的危害。育种技术途径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来抵抗病原物对作物的危害,是防治园林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9 总结
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园林绿化的病害预防,确保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管理和防治措施,从而加快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速度,保证我国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状况,为人们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份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盛仙俏,张发成,许长青,等.芹菜根结线虫发生规律及无害化控制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5(2):140-141.
[2]王彩霞.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发生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7):32-33.
[3]熊飞.芹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6(8):36. [4]崔文海,刘凤兰.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1(8):27-28.
[5]彭红.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06(11):22-23.
[6]郑岩松,桂明志,孙书明.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0(3):15-26.
[7]张绍升.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治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4.
[8]杨文玲.园林植物常见生理病害及控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7) [9]骆勇.植物病害分子流行学概述[J].植物病理学报,2009(1)
[10]芦晓飞,罗坤,谢丙炎,陈国华,茆振川.宏基因组学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