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推荐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2.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3. 常用数集: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N+(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í” “”“=”“/í”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Ф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AIB={x|x挝A且xB}: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B}: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2)AUB={x|x挝A或x(3)CUA:U中元素去掉A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CU(AIB)?CUAUCUB CU(AUB)=CUAICUB

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 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条件 p是条件,q是结论

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略)

注:(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 重要的不等式:

(1)a?b?2ab,当且仅当a?22?b时,等号成立。

(3) ?b时,等号成立。

(2)a?b?2ab(a,b?R),当且仅当a注:

a?b(算术平均数)?ab(几何平均数) 2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第 1 页 共 17 页

(3) 定解:(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若a?0,则??|x|?a??a?x?a

?|x|?a?x?a或x??a第三章 函数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0. 1. 函数

(1)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A内任一个元素x,在B中总有一个且只

有一个值y与它对应,则称f是集合A到B的函数,可记为:f:A→B,或f:x→y.其中A叫做函数f的定义域.函数f在x?a的函数值,记作f(a),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C(C?B),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分母不能为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特殊函数定义域:y?x,x?0 y?a,(a?0且a?1),x?R y?logax,(a?0且a?1),x?0 (2) 值域的求法:

0xy的取值范围

① 正比例函数:y?kx 和 一次函数:y?kx?b的值域为R

② 二次函数:y?ax?bx?c的值域求法:配方法。如果x的取值范围不是R则还需画图像 ③ 反比例函数:y?21的值域为{y|y?0} x④ 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 解析式求法: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3. 函数图像的变换 (1) 平移

y?f(x)向右平移向左平移?y?f(x?a) ?y?f(x?a) y?f(x)a个单位a个单位y?f(x)(2) 翻折

向上平移向下平移?y?f(x)?a y?f(x)?y?f(x)?a

a个单位a个单位y?f(x)沿x轴保留x轴上方图像?y??f(x) y?f(x)?y?|f(x)|

上、下对折下方翻折到上方 第 2 页 共 17 页

4.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若f(?x)??f(x)注:①若奇函数在x?奇 若f(?x)?f(x)?偶

?0处有意义,则f(0)?0

?0)为偶函数

②常值函数f(x)?a(a③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x1、x2?[a,b]且x1?x2,若??f(x1)?f(x2),称f(x)在[a,b]上为增函数

?f(x1)?f(x2),称f(x)在[a,b]上为减函数增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越大;x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x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6.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①一般式:f(x)?ax?bx?c(a22?0)

,其中(k,h)为顶点 ?0)

,其中x1、x2是f(x)?0的两根 ?0)

②顶点式:f(x)?a(x?k)?h (a③两根式:f(x)?a(x?x1)(x?x2) (a(2)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 ① 开口

a?0?开口向上 a?0?开口向下

b4ac?b2b,) ② 对称轴:x?? 顶点坐标:(?2a4a2ab????0?有两交点x?x??2?1?a ③ ?与x轴的交点:???0?有1交点 ④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c???0?无交点?x1?x2??a?⑤f(x)?ax?bx?c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b?0 ⑥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

2?a?0?a?0f(x)?0???图像位于x轴上方 f(x)?0???图像位于x轴下方

???0???0⑦若二次函数对任意x都有f(t?x)?f(t?x),则其对称轴是x?t。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指数幂的性质与运算

第 3 页 共 17 页

(1)根式的性质:

①n为任意正整数,(na)n?a ②当n为奇数时,nan?a;当n为偶数时,nan?|a|

③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零次幂:a?1 (a?0) (3) 负数指数幂:a(4) 分数指数幂:a?n0?1*(a?0,n?N) namn?nam (a?0,m,n?N?且n?1)

(5)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a?0,m,n?R)

①am?an?am?n ②(am)n?amn ③(a?b)n?an?bn

2. 幂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n次方。

a?当a?0时,y?x在(0,??)上单调递增a3. 幂函数y?x? a当a?0时,y?x在(0,??)上单调递减?4.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ab?N?logaN?b (a?0且a?1) 、 (N?0)

logaN5. 对数基本性质: ①logaa?1 ②loga1?0 ③a?N ④logaaN?N 1

logba⑤logab与logba互为倒数?logab?logba?1?logab?⑥logambn?nlogab m6. 对数的基本运算:

loga(M?N)?logaM?logaN loga7. 换底公式:logaM?logaM?logaN NN?logbN (b?0且b?1)

logba对数函数 8.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定 义 图 像 指数函数 y?ax(a?0,a?1的常数) y?logax(a?0,a?1的常数) 第 4 页 共 17 页

性 质 (1) x?R,y?0 (2) 图像经过(0,1)点 (1) x?0,y?R (2) 图像经过(1,0)点 (3)a?1,y?ax在R上为增函数;x0?a?1,y?a在R上为减函数。 (3)a?1,y?logax在(0,??)上为增函数;0?a?1,y?logax在(0,??)上为减函数 9. 利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幂(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

中间值0,1来过渡。

10.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 ?同底法 ?换元法 ④取对数法

注: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 数列 定 义 注:当公差d通项公式 推 论 等差数列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等比数列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为同一个常数 a2?a1?a3?a2???an?an?1?d aa2a3????n?q(q?0) a1a2an?1注:等比数列各项及公比均不能为0; 当公比为1时,数列为常数列 ?0时,数列为常数列 an?a1?(n?1)d an?a1qn?1 (1)qn?man?am(1)d? n?m(2)an?am?(n?m)d (3)若m?n??an am(2)an?amqn?m p?q,则am?an?ap?aq (3)若m?n?p?q,则aman?apaq 三个数a、b、c成等比数列,则有 中项公式 前三个数a、b、c成等差数列,则有 2b?a?c?b?a?c 2b2?ac a1(1?qn)a1?anqSn??(q?1) 1?q1?qn项和公式 n(a1?an)n(n?1)Sn??na1?d 221. 已知前n项和Sn的解析式,求通项an

(n?1)?S1an??

S?S(n?2)n?1?n2. 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见教材)

第六章 三角函数

1.

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第 5 页 共 17 页

(完整word)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推荐文档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预备知识: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2.平方差公式:a2-b2=(a+b)(a-b)3.立方和(差)公式:a3+b3=(a+b)(a2-ab+b2)a3-b3=(a-b)(a2+ab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6rx86698541z4g1sgcd5uqa87r003016p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