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课
基础巩固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迫在眉睫
优化训练
1. 北魏建立于
A.三国时期 B ?东晋时 C ?前秦时 D.386 年以后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
①
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 的吸引 ④社会矛盾尖锐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D .①②③④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A.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71年,拓跋宏继承帝位 C.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B 孝文帝汉化的推动者是冯太后 ] D .孝文帝决心改革汉制,以维护鲜卑旧制
B.前秦瓦解 D.
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
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 .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
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 D .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
5.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 A.拓跋圭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6. 透过右图能获知
① 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 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 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 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强化提高
7.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B.
封建制经济形式
D. 半畜牧半农业
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 济为主
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9. 右图的人物是 A. 后燕太医 B. 汉族地主 C. 汉族儒生 D. 鲜卑贵族
B. D.
农业化的过程 汉化的过程
10.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 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 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 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 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 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 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
成为坞堡中的一员。 坞堡主又称为宗主, 与堡户结
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
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
成牢固的依附关系。 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 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 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
(1) 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 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
(3) 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
?
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
实行按人口分配
逐渐转向农
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 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 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
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
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
(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
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
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 氐、
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 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 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
(2 )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
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高考猜想
?
13. (200 7 ?江苏启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除曹魏和北周外, 还有
①西晋②前秦③北魏
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14. (2006 ?山东青岛)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 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 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 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 D. 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优化训练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魏,史称北魏。
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
2. D 该题考查学生的复合选择能力。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3. C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由于汉制的进步性,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如拓跋圭 就进行改
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不过学习是有限的,没有全面学习。
4. 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握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一封建化,即可 知D项是
错误的。
5. A 改革旧的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6. D骑马武士陶佣直接反映出北魏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 至于统治
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在图中是无从得知的。 强化提高
7. B 本题考查学生对当时先进经济发展形式实质的理解能力。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按人
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实际上就是封建制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因而选
B项。A、C D三项较之B项是落后的。
8. B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
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 了定居生活。民族融合如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开始
9. C 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再认再现能力。崔浩是汉族儒生,在北魏时受到重用。 10. C本题考查的是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全面认识能力。既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
素,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内容, 此题中的③不符合题干“有利条件”的要求, 课外延伸
可直接排除。
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 (1)题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
第(2)、(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另一方面 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答案】(1)宗主督护制。
要在
(2) 剥削农民,隐冒户 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 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1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
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第 略和方案。
【答案】(1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②北 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 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 方式。 高考猜想
③北魏统
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1)题从北魏统治危机的
(2)题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
严重后果。第(3)题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
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 帝学习汉
13. A 本题考查了散落在教材各处的知识,尽管前秦存在时间短但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14. C 崔浩是汉人,得到鲜卑族重用,但他并未卖国,排除
背史实。题干实际上说明的是鲜卑民族的汉化问题。
A B两项;而D项融为一体之 说违
人教版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word同步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