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教师教学
D.人与动物的心理现象
2.先天遗传论的代表人物有:CD A.斯金纳 B.华生 C.高尔顿 D.霍尔
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途径有:AD A.同化 B.理解 C.认知 D.顺应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的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AC A.符号性 B.具体性 C.逻辑性 D.运算性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ACD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智力技能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情感领域的学习
6.以下关于学生学习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以学习人类直接经验为主
B.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C.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7.布鲁纳认为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哪几个过程。ABD A.获得 B.转化 C.认知 D.评价
8.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有:ABC A.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 B.使用表象 C.使用类比
D.掌握练习的程度
9.原理学习的基本方式有:BC A.概-规法 B.例-规法 C.规-例法 D.规-概法
10.程序教学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方法分为:BD A.阶梯式程序 B.直线式程序 C.螺旋式程序 D.分支式程序
11.关于智力技能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有:AD A.形成条件化知识
B.促进命题知识的自动化 C.不断示范 D.科学练习
12.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哪些阶段。BCD A.自我认知
B.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C.策略执行与监控 D.策略结果的监控
1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BD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C.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D.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14.关于教师的威信,说法正确的有:ABC A.教师威信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B.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C.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是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
15.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ABCD A.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组织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16.在教学目标上,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3个要素:BCD
A.对象的认知程度 B.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C.可观察的行为 D.行为发生的条件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归因的是:AB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的学习动机有:BC A.通过好成绩寻求较高的社会地位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D.努力赢得老师的表扬
19.在运用行为强化法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时,一般的强化手段有:AD A.正强化 B.榜样示范 C.小组讨论 D.负强化
20.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D
A.在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B.在习俗水平,个体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C.在后习俗水平,个人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D.在后习俗水平,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21.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有:ABCD A.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B.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 C.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D.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22.关于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A.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状态。 B.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C.一般来说,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D.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23.连续失败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无力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或消除学生的无力感。BD A.更多体验到成功
B.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 C.教师更多地鼓励学生
D.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Χ
2.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Χ
3.观察法的优点之一是观察所得到的材料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
4.中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Χ
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6.在斯金纳看来,消极强化就是惩罚。Χ
7.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说明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Χ
8.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Χ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1.建构主义学习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之一是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地接受学生。Χ
12.按照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13.促进概念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概念范例。√
14.原理学习中,例-规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Χ
1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和组织。√
16.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
17.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不适合程序性知识的学习。Χ
18.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内循环技能和外循环技能。Χ
19.在动作技能的练习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可以通过改善练习方法和练习环境加以克服。√
20.智力技能培养的策略之一是形成条件化知识。√
2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
22.学生元认知发展是从自控到他控。Χ
23.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和改善的。√
2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2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复述策略。Χ
26.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
27.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Χ
28.问题解决具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等三个特点。√
29.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处于前习俗水平。√
30.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Χ
31.原型启发有助于问题解决。√
32.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3.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
3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四种。Χ
3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习俗水平。√
36.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
四、填空题
1.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