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C.西晋初年 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双季稻 ③粪肥得到推广 ④麦稻兼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 A.民族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加速
C.经济重心南移
D.国家统一安定
4.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
B.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兰亭集序》
D.《水经注》
5.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 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6.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7.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C.文成公主人藏
B.盘庚迁殷 D.孝文帝改革
8.“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
A.前秦
B.北魏
C.东晋
D.南朝
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1.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苏湖熟,天下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
A. B. C. D.
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5.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 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衰。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王献之
17.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目的是( ) A.缓和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 B.显示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民族向心力 C.认祖归宗,促进民族融合 D.促进草原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
1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鉴》 ①投鞭断流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B.罗贯中《三国演义》 D.诸葛亮《出师表》
C.司马光《资治通
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16.《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
19.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