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
1. 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活动要素指: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 2.信息资源的组成要素
(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3.信息化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在早期并不是资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信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并称为世界三大资源,也是第三大资源。
信息资源化,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之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 信息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
(2) 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价值观在不断演变
(3)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创造型信息劳动者为主体,
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对象,以高技术型中小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生产力,在这种生产力情况下,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 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产和石油,
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
4.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5.信息化指数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步算术平均法和二步算术平均法。计算方法见P10例题 6. 我国学者研究的信息产业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的六个方面:
① 信息产业发展潜在力; ② 信息产品开发力; ③ 信息产业生产力; ④ 信息资源流通力; ⑤ 信息资源利用力; ⑥ 信息产业平衡力。
(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利用力是直接测度信息资源作用的变量)P12 7.从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划分比较适宜: (1) 记录型信息资源;
指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络等。 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 (一次信息,也常被称为原始信息,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 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信息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信息形式
三次信息,按给定的课题,利用二次信息选择有关的一次信息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专题报告或专著,如综述报告、述评报告、研究报告、技术预测、数据手册等等。)
第 1 页 共 11 页 1
(2) 实物信息资源;
是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某种样品、样机,它本身体表一种技术信息。
(3) 智力型信息资源;
指人脑存储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隐性知识。如
(4) 零次信息资源。
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类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咨询服务也属零次信息。
零性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性检索性等典型特征。
8.信息资源具有的一般经济资源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①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②稀缺性。
③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9. 信息资源的特殊性
① 共享性,②时效性,③生产和使用不可分性,④不同一性,⑤驾驭性
10. 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与记录型信息资源的区别。
实物型信息资源是通过实物本身来传递和保存的一种技术信息,这类信息资源不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资源主要存储于人的大脑中,绝大多数内容只可意会,无法言法,因此管理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零次信息是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其存在形式、传播渠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于存储和积累,管理起来难度大。以上三类信息资源都不像记录型信息资源具有固定的形式和较稳定的传播渠道,管理起来相对难度较大,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记录型信息资源,但也不可忽视其它类型资源的管理。 11.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与信息的大量存在是否存在矛盾。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与信息的大量存在不存在矛盾,这是因为:①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经济活动行为者要拥有信息资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信息虽然大量存在,但要将信息变成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于一个经济活动行为者因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其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是有限的。 ②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的不变的总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资源使用者总可以得到总效用中的一部分,并获取一定的利益。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数效用会逐渐衰减,直到该资源被“磨损”掉。所以说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虽然大量存在但同时具有稀缺性。 12.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 (1) 经济功能。
现代理论认为,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外,信息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要素的注入有助于提高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素质,缩短劳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使各生产要素以较快较佳的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从生产过程的时效性上表现与发挥其生产力功能。信息资源还具有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的的功能。信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
(2) 管理与协调功能。
信息流能够反映物质和能源的运动,社会正是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的运动,左右其运动方向,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具体到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协调功能主要表现为协调和控制企业的五种基本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五种资源包括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即所谓“5M”),主要体现在:①传递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②调节和控制物质与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③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企业系统的内部环境稳定。
(3) 选择与决策功能。
信息的这种功能广泛作用于人类选择与决策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优化其选择与决策行为,实现预期目标。信息的这种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可言;没有信息的反饭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信息在人类的选择与决策活动中还发挥预见性功能。
第 2 页 共 11 页 2
(4) 研究与开发功能。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在前面人已经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掌握方向、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生产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
13. 对于企业来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 决策问题。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科学的决策,需要积极而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武装头脑。
(2) 具体操作问题。有个科学的决策,决策实施需要具体的操作,有时还需要反复实践。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 人类社会信息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的收集、管理为重点
②信息管理阶段:试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流的控制
③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强调从多种角度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及相关要素实行综合管理。
信息源 信息流 信息使用者 信息系统、网络
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图
2.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背景1:信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复杂的难题,新的信息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传统的管理无法应付的问题。
背景2: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 3.卢泰宏的“概念框架”中信息管理不同阶段的管理特征。
卢泰宏同志曾用“概念框架”的方法来研究和比较信息管理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信息管理划分为传统框架、网络框架、微观框架、系统框架、政策框架和资源框架。
信息管理不同框架比较 认识框架 传统框架 网络框架 微观框架 系统框架 政策框架 资源框架 相近的主题概念 图书馆管理、文献工作 图书馆网络、信息基础结构标准化 数据处理(DP、EDP、ADP)、信息处理、数据库 信息系统、MIS 信息政策、信息法律 信息经济、信息资源管理(IRM) 发源领域 图书馆 图书馆、通讯 办公事务、统计 计算机 知识产权法律、技术政策 工商行政管理 管理特征 文献管理、手工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 操作、事务管理 技术管理 人文管理 集成管理、经济管理 基本功能与目标 信息保存 信息社会传播 信息有序 信息社会服务应用系统 协调、控制 信息战略利用 第 3 页 共 11 页 3
4.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方面。总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1)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开发,确保相
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
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
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5.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1) 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新天地
(2)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 (3)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 6.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
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2)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
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3)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 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建立在较高
的起点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
7.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1) 宏观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资源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任务是从总量上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带有总量和全局性质。
(2) 中观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本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使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不相冲突的同时,能更好地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客观实际,并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
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本地区、本行业范围内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
第 4 页 共 11 页 4
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是针对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言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或行业性质。
(3) 微观管理
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8.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
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网络来实现的,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特别关注的重要领域。
(2) 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
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
(3) 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
9.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具有下述主要功能:
第一,调节功能,包括调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个机构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控制功能,即通过价格、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各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向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靠拢;
第三,核算功能,即借助价格、税收、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核算劳动耗费,比较投入产出,平衡社会需求;
第四,监督功能,即借助会计、统计、审计、银行、监管、稽查等手段同,根据法律和规章,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及其与政府、职工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1. 资源配置和效率的概念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效率指的是现有生产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与其与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 2. 帕累托边际条件
(1)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2)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投入达到最优
① 生产两种产品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同
② 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α和β所使用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3) 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这一条件需要综合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的因素,因而被称为生产与
交换之间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与消费的是最优关系要求:任意两种物品的边际转换率(MRT)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RS)相等。
3. 福利经济学定律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自动满足。这一结论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完整描述:
如果一个经济符合以下条件:
(1) 消费者偏好具备完整性、反射性和可传递性,需求是非饱和的,消费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成
第 5 页 共 11 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