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每日一练:物态变化
中考频度:★★★★★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D.水的沸点是100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故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时水分子获得能量从水中脱离飞向空中,故剩余水的能量将减少,即液体蒸发时会吸热;A说法正确;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该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B说法错误;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说法错误;水的沸点与液面气压和是否含有杂质有关,在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 ℃,D说法错误;故选A。 【知识补给】
难易程度:★★★☆☆
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温度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温度一直升高;另一种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待全部变为液态时温度继续升高。
1.海波、冰、各种金属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学+-科.网
2.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物态变化图象
坐标图象是展示物理信息的途径之一,它的优势在于在以简洁的信息,直观地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的“形”,承载物理的“质”。分析图象,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作用,能从图象中总结出物理量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中的图象问题,我们可以用“三步”来认识它。 1.明确图象的两个坐标
弄清图象的纵坐标与横坐标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以便了解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7 / 7
如图甲、乙所示,是分别对晶体和水加热时绘制的两幅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min),纵坐标表示温度(单位:℃),它们表示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图甲表示晶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8 t/℃ 温度/℃ D C E G F B 100
2.分析图象中的点
20 A 0 6 12 95 时间/min
90 0 5 10 15 t/min 甲 乙
点是构成坐标图象的基本元素,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表示的是物理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反映的是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点,应该看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拐点、特殊意义的点。 3.分析图象中的线
图象中的线反映的是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也表示了一个物理过程,各段图线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下列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相同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了 B.夏天的清晨,小草上出现了露珠 C.春天,冰雪融化
D.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有时会出现冰花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
7 / 7
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下列对各种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冻得瑟瑟发抖,这是因为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A.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B.汽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 C.液化、凝固、汽化、熔化、升华、凝华 D.汽化、凝固、升华、熔化、汽化、凝华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7 / 7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 ℃;乙–30~55 ℃;丙35~42 ℃,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最适合。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均匀受热,而且萘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实验装置中缺少器材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小希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此时他应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适当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为___℃。
(3)小希完成实验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说明水上方气压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希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水沸腾前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 (5)小希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7 / 7
B【解析】“飞机拉烟”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雾气是液化现象。故选B。
C【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故A错误;石头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故B错误;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雪是水蒸气放热凝华而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D【解析】人上岸后,身体表面上会附着大量液态水,人体表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A【解析】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体;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液态的水蒸发水蒸汽,是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是固态的冰升华为水蒸气;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水;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为冰。故选A。
C【解析】冰雪遇暖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露珠逐渐消失,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电熨斗产生的水蒸气从蒸汽口喷出,遇到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白雾,故C符合题意;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甲 (2)慢 (3)秒表 记录时间 (4)液化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