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作者:邓亚利 邵海婷
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3年第6期
邓亚利 邵海婷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无机养分,进而提高植物抗病性,实现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的一项技术二2012年陕西眉县农技中心分别在猕猴桃幼园和结果园中进行了应用试验,从试验结果可见,猕猴桃园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提早出叶2—3天,植株健壮,叶片变厚,叶色浓绿,抗病性明显增强,增产10%以上。我们认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节本增效、适用性强、操作方便,可在猕猴桃生产中大力推广。
1技术要点
1.1 实施时间 可选择在猕猴桃果实采收后,一般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实施。
1.2地块选择 该技术适用于水源充足的猕猴桃园。
1.3材料准备 一般每亩需准备小麦、玉米、稻草、木屑、杂草、树叶、锯末等3 000—4 000kg,麸皮80—100kg
1.4菌种处理使用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每亩8 kg菌种搅拌8 kg麦麸,加水35—40kg,混合拌匀,干湿程度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敞为宜,拌匀后堆积发酵4—24小时即可使用。如果当天用不完,应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堆积厚度8—10cm,第2天继续使用。
1.5 开挖土沟 可机械或人工开沟,一般沟宽60cm、深25 cm为为宜,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等量分放于沟的两边。开沟时可根据树体大小调整沟与树之间的距离,一般以40—60cm为宜,过近易伤根,对树体生长造成影响。
1.6铺放秸秆 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或锯末等。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铺放碎软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cm-沟两头露出10cm左右的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1.7施用肥料秸秆铺好后,每亩可施用三元复合吧20—30kg或油渣10—20kg。
1.8撒入菌种将事先处理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撒完后用铁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
1.9覆土浇水将沟两边的土填埋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 cm,沟垄整平填实,浇水。第一水要浇足(以湿透秸秆为准);隔3—4天后,将垄面整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cm左右,浇第二水,要浇透,尤其是第一水没浇到的地方。后期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
1.10打孔增氧 打孔时间应在猕猴桃叶片散开后(4月底至5月初).每次浇水后3天,在垄卜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cm,顶端焊1个“T”字形的把)打3行孔,行距25—30Cm,孔距20cm,孔深40—50cm,以穿透秸秆层为准,目的是进氧气,促进秸秆发酵转化。
2注意事项
1)开沟不宜过深(一般不超过25 cm为宜),且不宜距树体太近。
2)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用菌种8~10kg,秸秆3 000—4 000kg比较合适。
3)覆土不宜过厚,一般20—25 cm为宜,
4)打孔不宜过晚,一般应在浇水后3天内打孔。
猕猴桃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