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文学性阅读之“赵树理”主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 ① ,也是揸 ② 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 A .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 .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 .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 .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3)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4)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解析】
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其次要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解答】
(1)原文是“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题中“从不起草”说法过于绝对了.
(2)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对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有必要的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多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这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句式简练,用词准确传神生动等方面,然后立足文本,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赏析,不可过于空泛,最后还要落实到语言的表达效果上面. (3)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细节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中心服务的,本文也不例外,因此答题时首先要理解作品主旨,把握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赵树理工作作风严谨,绝不盲从,以及他的幽默风趣,待人真诚都是通过传神的细节表现出来的.答题时要先列举细节,后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本段第一句即为全段的主旨,写赵树理不同于老舍的“农民式的幽默”.分析作用时要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本文的总体风格,做到有的放矢. 答案: (1)C
(2)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3)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4)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答案】
(1)原文是“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题中“从不起草”说法过于绝对了.
(2)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对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有必要的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多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这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句式简练,用词准确传神生动等方面,然后立足文本,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赏析,不可过于空泛,最后还要落实到语言的表达效果上面. (3)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细节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中心服务的,本文也不例外,因此答题时首先要理解作品主旨,把握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赵树理工作作风严谨,绝不盲从,以及他的幽默风趣,待人真诚都是通过传神的细节表现出来的.答题时要先列举细节,后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本段第一句即为全段的主旨,写赵树理不同于老舍的“农民式的幽默”.分析作用时要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本文的总体风格,做到有的放矢. 答案:
(1)C (2)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3)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4)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点评】
传记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可与原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联系起来,结合传记作品的具体特点,我们可按以下思路步骤去解题: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驴背上的“状元”
丁宁
解放以前,当代的名作家中,怕很少有人像赵树理那样引起那么多的议论和传说。 我在没有见过他以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黑黑的脸,头戴瓜皮破毡帽,身穿土布老棉袄,腰间还捆着一条一尺宽的布带子,每逢开会,必定一手握着旱烟袋,一手伸进胳肢窝逮虱子、如今的人,一听说虱子就害怕,可在战争年代,哪个人身上没有?那时,大家幽默地把虱子叫“革命虫”,意思是,要革命就免不了要生虱子。至于赵树理,成天价和农民泡在一起,而以前的农民,生活苦,条件差,哪有不生虱子的,所以传说老赵身上的“革命虫”就格外多。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生下满一百天时,爹妈为他庆贺“百岁”,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向人借了块雪白的“大头洋”,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可是赵树理偏不触它,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抓过一根赶驴的鞭子。他爹见此情景,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们贫寒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不其然,赵树理自小就和小驴子交上了朋友,识得几个庄户字,少年时,就坐在驴背上编唱本。
五十年代初期,在作家协会,我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树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闻名遐迩。令人奇怪,我觉得他和传说中的模样儿差不多,只不过脸不算太黑,可也不白,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显然藏不住虱子。旱烟袋,换上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发出唧唧哝哝的声音。怎么看,都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只是那双饱鼓鼓的眼睛,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悲天悯人,深藏着智慧。
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