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匆匆课件
人教版匆匆课件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 预习生字、新词,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 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 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
1. 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 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 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 检查预习。 1. 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 学生圈画出不易读准、读懂的字词,整体感知本课文体特点。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 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范读。
1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2. 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交流彼此不易读准、读懂的字词。 (2)统一订正。理解词义,学习生字。 (三)品读句段,悟情明理。 1. 轻声读文,整体感知。 2. 尝试汇报,指导学法。 (1)出示自学提示
(2)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①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②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③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朗读句段。 4.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通过学习上、下文,引导学生找出文本前后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
(四)回顾全文,悟情明理。
2. 揭示全文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悟情明理。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2. 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 3 题要求写几句话。 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学生展示朗读。 2. 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3. 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1. 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3
人教版匆匆课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