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十三)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呜咽(yàn) 僭越(jiàn) 兑现(duì) 奴颜婢膝(bì) ....B.勖勉(xù) 书札(zhá) 木讷(nè) 觥筹交错(gōng) ....C.摇曳(yè) 熨帖(yù) 关卡(qiǎ) 自怨自艾(ài) ....D.佳肴(yáo) 夙愿(sù) 采撷(jié) 戎马倥偬(zǒ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暮霭 编者按 平心而论 子欲养而亲不待 B.座镇 擦边球 牙牙学语 有一利必有一弊 C.文身 钓鱼杆 韬光养晦 心有灵犀一点通 D.熟稔 缉私队 徇私枉法 冒天下之大不违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都将自己的艺术视野______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
②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______,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③网络拒绝谣言,也拒绝“垄断”,但许多人却这样______,以为网络上没有批评,没有质疑,才算工作稳妥,才算治理有方。
A.聚集 证明 误解 B.聚焦 正名 曲解 C.聚集 正名 曲解 D.聚焦 证明 误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治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B.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
C.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订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D.从《国门英雄》《感动生命》到《儿女情更长》,中央电视台通过播出节目的多样化,让观众体验到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的魅力和水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3)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大 师
耿 耕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
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7.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三十三)
1.B [解析] A项,呜咽(yè);C项,自怨自艾(yì);D项,采撷(xié)。 2.A [解析] B项,坐镇;C项,钓鱼竿;D项,冒天下之大不韪。
3.B [解析] “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聚集”:集合,凑在一起。根据语境,应选“聚焦”。“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正名”:辨证名称或名分。根据语境,应为“正名”。“误解”: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根据语境,应为“曲解”。
4.A [解析] B项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应该是“制订了……等措施”;D项“体验”与“水准”搭配不当。
5.(1)多情自古伤离别 (2)而神明自得 (3)秋水共长天一色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蓝田日暖玉生烟
6.DE [解析] A项,本文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小说中间大量情节并没有围绕“大师”展开。B项,“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C项,“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他,其实是因为雕像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不满。
7.[答案] ①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②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③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说中的这一细节描写首先表现了石匠想借此扬名的心理,这也引出下文财主斥责他在人像袖口刻上名字与管家提醒他刻名字的故事情节,这也表现出了石匠创作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石匠的人物形象。
8.[答案] ①心理描写。如:最初石匠听到消息后畅想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心;他面对石像陷入沉思,完成了艺术的超越等。②细节描写。构思雕像时,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③神态描写。连续十个月石匠每天雕刻着,日渐消瘦,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④语言描写。石匠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⑤动作描写。石匠坐在人像前,呆呆地看着亲手雕刻的人像,扑到人像上等动作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
(手法1分,举例说明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在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接到那一大单生意之后的心理活动,刻画出石匠最初急功近利的思想;对雕像的精心细致的雕刻情节,都是细节描写。此外还有部分神态和语言描写。
9.[答案] ①成为大师需要耐得住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②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③成为大师需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④成为艺术大师需要情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不会动人;后来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分条概括,结合文本前后对比分析,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石匠最终成为大师,首先是因为摒除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耐得住十个月的寂寞,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去的精神品质,石匠最后竟忘记了自己是谁;情感投入是石匠成功的关键,把要雕刻的石像当做自己的母亲进行雕刻。可围绕这些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