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高中教师化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内容标准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14.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元素化合价概念的定义。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教材A 教材B 化学家在研究大量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元素化合价。 元素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化 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 答:、教材A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定义表达过份强调科学性,对于初中生的理解,太抽象。 教材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定义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科学性,又易学生理解。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四种“知识支柱”,请用英文和中文分别表达这四种“知识支柱” 。 答:该书提出的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16. 简述21世纪初的全国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答:课程: 化学1 化学2

认识化学科学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实践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7.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A)与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建构的内容体系分别如下: A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基本计算 化学实验 B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

答: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评分的标准是以学生的语句含义考虑) 18. 以“分子”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答: 在绘制概念图时,首先要抓住核心概念的定义及其直接相关的中心内容,其次要抓住其它的性质特征,然后再抓住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物质 微粒

特征 ← 分子 构成 原子 ∣ ∣保持 小,运动,间隔 化学性质

种类改变∕ ﹨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上图的制作过程:“分子”这个核心概念是与微粒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联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然后,再去完善“微粒”和“化学性质”这两个相关概念。 “微粒的上位概念是”物质”,“化学性质”的下位概念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此外,也不能忽略“分子”这一核心概念直接体现的性质特征:如“质量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

19.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著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答: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 ;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 ;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0.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21. 以钠与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学习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答: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将实验、观察与思维结合,学生的思维的参与更深刻,更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学生首先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红、嘶),尝试根据反应现象解释原因,并对该反应的产物作出推测,即提出假说,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

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内容: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硫酸》(第一课时即“一、硫酸”部分内容) 问题:(1)设计本节的教学目标

(2)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拟定本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选择的依据及使用于哪些具体知识点 (4)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步骤及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简单设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过程,若有必要则画出实验装置草图

(1)“教学目标”参考: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了解浓硫酸的保存和用途;结合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逐步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对比稀、浓硫酸的性质逐步树立内因外因、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理由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等 ;使用的知识点及依据

(4)教学过程:体现实验探究教学过程 体现演示技能构成要素 时间、语言、书写、页面等因素 2.材料分析设计题 。

材料:(《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8题。)

初高中教师化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xmm45wbe6gjog0oh073pit886asl004u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