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6学年度高二历史同步练习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报刊业的发展 1.近代报刊业的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②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20世纪前期近代报刊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进一步发展

(1)《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2)《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比较丰富。

(3)改革开放后走向繁荣,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报纸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报刊主要影响了人们的政治生活。

【问题导思】

1.报纸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互相传阅,经济实惠。缺点在于即时性差,浪费资源,震撼力较低,有文化程度限制。

?预习检测

1.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表述的是(C) A.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 C.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D.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业的发展

(1)传入: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

(2)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2)较快发展:20世纪20—40年代。

①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②《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③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2.电视业的发展

(1)诞生: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问题导思】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具有可视性、多

角度、覆盖面广、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的优势,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预习检测

2.电视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大众传媒,电视的出现(D)

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②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③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电视与舞台、电影是相互并存,故排除③,选D项。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2.进入中国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信息传播迅速,被称为“第四媒介”。 (2)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温馨提示】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问题导思】

3.互联网对学生的生活有何利弊?

答案: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为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预习检测

3.和其他传播媒介相比较,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B)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快捷迅速,费用较之打电话昂贵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互联网获取信息不仅快捷迅速,而且费用低廉,排除②,选B项。

?基础达标

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B)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2.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B) A.18世纪末电影在中国上海首次出现 B.近代中国首部国产电影取材于传统戏曲 C.《渔光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D.新中国初期电影的特点是题材丰富多彩

3.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A)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4.“它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它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它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是(C)

A.广播 B.报纸 C.互联网 D.杂志

5.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用微信沟通,己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反映(C)

A.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B.传统交流方式被完全抛弃 C.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西化

6.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C)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外纪闻》《国闻报》都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国民报》是资产阶级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故C项是其共同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材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报纸总印 246.8 数(亿份) 广播节目制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3 381 466 211.3 263.3 318.4 329.3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2016学年度高二历史同步练习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一、报刊业的发展1.近代报刊业的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2.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表现:①戊戌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n0n5qect1od1e2lms547le14lox100wh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