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生物实验专项练习(四):教材中的科学史实验、研究方法及
技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包括三个步骤: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荧光;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 率。利用该技术测得膜上受激光照射部位的荧光强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D.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
2.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中存在“DNA仅仅是在多糖荚膜合成中作为一种外源化学介质进行干扰而导致转化作用,而不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起作用”的观点。1949年泰勒从R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一个更加粗糙、更加不规则的新的菌落,即突变型ER型菌,进行实验后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①活的ER型菌+R型菌的DNA→R型菌
②活的ER型菌+S型菌的DNA→R型菌 ③转化出的R型菌+S型菌的DNA→S型菌 A.该实验证明了R型菌本身带有一种转化因子
B.该实验有力地驳斥了“DNA仅仅是一种外源化学介质”的观点
C.S型菌DNA加到ER型菌中,实现ER型菌向R型菌的转化,这属于基因突变 D.②中R型菌也具有微弱的合成荚膜的能力,并且可转授方给ER型菌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图(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 )
A.甲组—上清液—b C.甲组—沉淀物—c
B.乙组—沉淀物—d D.乙组—上清液—a
5.如图是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图,该实验设计思路采取了排除法,即让一部分物质“缺席”,研究系统的反应。与此实验设计思路相同的是( )
A.达尔文以胚芽鞘为材料的向光性实验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6.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及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都用到了模型构建法
D.萨克斯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7.研究人员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图1处理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扩散至A、B琼脂块中 B.出现图2所示结果的原因是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在琼脂块A、B中的分布
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 D.若在图1中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之间插入一个云母片,不会出现图2所示结果 8.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可以研究血糖调节的机制 B.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 9.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检测不到18O D.向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能检测到放射性 二、实验题
10.在光合作用发现史中有很多经典的实验,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的两个实验。
1.I .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小球藻做了三组实验,每一组提供给小球藻的水和碳酸氢盐中都含有比率不等的18O,分析每组产生的氧气中的18O比率。发现其中18O的比率与水中18O的比率相称,而与碳酸氢盐中的18O的比率不同。结果如下: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水中18O比率 0.85% 0.20% 0.20% 碳酸氢盐中的18O的比率 0.61% 0.40% 0.57% 产生的氧气中的18O比率 0.86% 0.20% 0.20% (1)该实验中的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为小球藻提供____ ______。 (2)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
2.Ⅱ.将叶绿体的类囊体悬浮在pH为4的缓冲液中,使类囊体内部和外部在这种酸性条件下达到平衡,然后将类囊体快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为8的缓冲液中,发现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合成了大量ATP。
(1)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的场所应该在___________。 (2)光反应产生ATP所需要的能量____(填“是”或“不是”)直接来自光能。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该 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错误;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故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C正确:由图可知.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2.答案:C
解析: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此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可判断杯状藻藻杯的形态由细胞核或细胞质或由细胞核、细胞质共同控制;但将此杯切断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只由细胞核控制。①④说法正确,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活的ER型菌+R型菌的DNA→R型菌,说明R型菌本身带有一种转化因子,使ER型菌向R型菌转化,A正确;题述三组实验结果有力地驳斥了“DNA仅仅是一种外源化学介质”的观点,B正确;S型菌DNA加到ER型菌中,实现ER型菌向R型菌的转化,这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②中R型菌具有S型菌的DNA,且R型菌的DNA可使活的ER型菌转化为R型菌,因此②中R型菌也具有微弱的合成荚膜的能力,并且可转授给ER型菌,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部,经过搅拌离心,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无关,因此甲组对应上清液对应c曲线; 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DNA进入细菌内,经搅拌离心,DNA随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升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降低,故乙组对应沉淀物对应d曲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分别设置未去除胚芽鞘尖端的组别、去除胚芽鞘尖端的组别、用锡箔小帽罩上胚芽鞘尖端的组别、用锡箔纸罩上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组别,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从而得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的结论,该实验设计思路也采用了排除法,A符合题意。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加热、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不处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来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探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不符合题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对比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