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际的GNP之差分别为1050、1150、2 700、2 500、1100亿美元,求逆转通货膨胀的代价。

⒋ 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r,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Y=-500+5Ms+10r,经济在Y=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s=200、物价水平P=l,试求:

(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⒌ 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人有工作,1千万人在寻找工作,1千5百万人放弃寻求工作,4千5百万人不要工作,试求:

(1)劳动力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 (六)简答题

1. 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2. 简述失业的类型。

3. 简述影响失业的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 4. 如何区别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5. 简述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七)论述题

⒈ 试述通货膨胀的原因。

⒉ 试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成本或影响。 ⒊ 试述失业的原因。

⒋ 治理通货膨胀及失业的政策有哪些?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⒈B; ⒉A;⒊D; ⒋D; ⒌C; ⒍B; ⒎D; ⒏BC; ⒐BCD; ⒑AC (二)填空题

⒈ 物价指数; ⒉ 货币数量论; ⒊ 双向的; ⒋ 结构性失业; ⒌ 预期因素; ⒍ 激励工人; ⒎ 垂直的; ⒏ 通货膨胀 失业; ⒐恶性通货膨胀状态

(三)判断题

⒈ F; ⒉ F; ⒊ T; ⒋ T; ⒌ T; ⒍ F; ⒎ F; ⒏ F; ⒐ T; ⒑ T (四)名词解释 1. 是指价格总体水平的持续的、显著的上升。当其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被称为通货膨胀。

2.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可以用公式表示为:πt=(Pt-Pt-1)/Pt-1,可以借助价格指数计算出来。

3. 是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失业者是指正值工作年龄而没有工作、但在现行工资率下愿意工作的人。劳动力总数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失业率用公式表示就是:失业率=失业者/(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4.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与总供给曲线向左位移有关。

5. 是指在现行工资率下愿意工作的人与愿意并能够找到工作的人之间的差额,即自然或正常失业。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充分就业水平与均衡水平之间的差额。

6. 是指人们会从过去的经历吸取经验,即如果人们上一年低估了通货膨胀率,那么今年他们将向上修正其通货膨胀率预期。简单来说,它假定今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te就是去年的现实通货膨胀率πt-1,即πte=πt-1。 (五)计算题

1. 解: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含义,可求得1978-1983年间各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如下,同时根据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可求得实际利率如下。即:

年份 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 1978 7.66% -0.06% 1979 11.26% -1.26% 1980 13.52% -2.12% 1981 10.37% 3.43% 1982 6.13% 4.97% 1983 3.22% 5.58%

2.解:根据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以及已知条件,可求得第二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 CPI2=150(100/600)

+ 90(300/600)+120(200/600)=110,则π=10%

3.解:由题设知,这五年间为治理通货膨胀所付出的国民收入的代价共计为8500亿美元(1050+1150+2700+2500+1100=8500亿美元),通货膨胀共下降了5%,即5个百分点,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8500亿美元/5个百分点=1700亿美元/每个百分点。即其代价为1700亿美元/每个百分点。

4.解:(1)当Ms=200,P=1,根据均衡条件850-25r =-500+5Ms+10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为r=10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为Y=600。由于均衡国民收入Y= 600,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650,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2) 根据已知条件,由Y=850-25r得,r=(850-Y)/25,将该式及Ms=200代入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中,得Y=-500+5×200/P+10×(850-Y)/25,在一般均衡时,Y=650,从而可求得其物价水平为P=0.935。

⒌ 解:(1)因为劳动力是指一定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所以这里的劳动力数是:1.2+0.1=1.3(亿),即为1.3亿。

(2)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因此,可求得这里的劳动力参与率是:1.3÷1.9≈68.4%。 (3)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失业者人数的比率,在这里失业人数是1千万人。所以失业率是:0.1÷1.2≈8.3%。

(六)简答题

⒈ 答: 对于通货膨胀,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目前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这里,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和货币购买力下降,均具有较快的速度。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发生这种通货膨胀时,价格持续猛涨,人们都尽快地使货币脱手,从而大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会致使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最后完全崩溃,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社会动乱。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存在着两种通货膨胀的类型:一种是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如工资率、租金、利率等。另一种是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一种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另一种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例如,当某一国家的物价水平年复一年地按5%的速度上升时,人们便会预计到,物价水平将以同一比例继续上升,而且该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济核算时会把物价上升的比例考虑在内。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时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2. 失业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增长放慢时上升而在繁荣时下降的失业。随着经济逐渐走向衰退,企业早晚要削减产量,裁减它们所诊的劳动力数量。经济衰退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失业就越严重。随着经济复苏并开始增长,失业也会开始下降。由于失业跟随经济周期而波动,故称之为“周期性失业”。

(2)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的失业,或者说是指随着一年当中的天气变化,特定类型的劳动需求发生变化所导致的失业。从事建筑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工人面临有规律的季节性失业。

(3)摩擦性失业。一些处于正常地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暂时失业的人,被称为摩擦性失业。当人们离开他们的工作,或是自愿的或是由于他们被开除或被解雇,而在一段时间失业,在此期间他们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时,就发生了摩擦性失业。

(4)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失业。有些行业的就业也许在扩张,而有些行业的就业可能在收缩。

⒊ 影响失业的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个: (1)失业人数(失业存量的规模)

失业是一个“存量”概念,它衡量的是在某一时点上的失业人数。失业存量越高,失业持续时间就会越长,因此竞争空缺工作的人越多。

(2)失业存量的流入速度和流出速度

构成失业总数的人总是不断在变化。在每一周里,有些人被解雇或辞去他们的工作,他们表现为失业存量的流入;有些人找到了工作,表现为失业存量的流出。这种流入、流出被形象地喻为“失业蓄水池”。如果流入到失业中的人数超过流出的人数,失业人数就会增加。失业的持续期间将取决于流入和流出的速度,这种速度可以用每时期的人数来表示。流入(和流出)的量占失业总人数的比例越大,失业的平均持续期间越短。因为,人们进入和离开失业者蓄水池的速度越快,他们的平均停留时间就越短。

(3)经济周期的阶段

失业的持续期间还取决于经济周期的阶段。在衰退开始的时候,失业将增加,但失业的平均时间很可能还是比较短。衰退一旦持续了一段时间,平均来看,人们失去工作的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即使经济正在摆脱衰退,这种长期失业也可能持续下去。

⒋ 答:其区别主要如下: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会从过去的经历吸取经验。如果人们上一年低估了通货膨胀率,那么今年他们将向上修正其通货膨胀率预期。简单来说,它假定今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te就是去年的现实通货膨胀率πt-1,即πte=πt-1。这就是货币主义者所认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取决于过去的通货膨胀率的适应性预期假说。货币主义者就是用这种预期假说来说明预期通货膨胀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认为:在短期内,失业和通货膨胀上升速度之间的确存在着权衡取舍关系,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菲利

普斯曲线会向上位移,反之亦然。如果预期没有根据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进行充分调整,那么,菲利普斯曲线向上位移的速度就慢一些;如果预期根据上一年的通货膨胀上升速度进行调整,则菲利普斯曲线向上位移的速度要快些。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在实际总需求等于实际总供给的失业率水平上是垂直的,说明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其政策含义是:宏观经济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之下;在长期中,其结果只能加剧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是指不以过去的通货膨胀率为依据,而是以经济的现状和政府所实施的政策等所能掌握的一切现有信息为依据来评估未来。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人们的预期可能正确也可能出错。这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预期假说,其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就建立在此假说基础之上,并分别分析了预期正确和预期不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预期正确,即如果人们的信息是正确的时,他就能理性地预测产出和就业将处于自然水平。他们预测到需求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价格变化反映出来,同时还预测到,实际总需求保持不变。如果实际总需求保持相同,那么,劳动的供求和商品的供求都会保持不变。因此,即使在短期,产出和就业都会保持在自然水平。可用图形加以说明(在此省略了)。当预期不正确时,将会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及菲利普斯曲线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政府出乎意料地刺激了需求,企业可能会高估通货膨胀,结果会削减其产量。如果政府增加总需求且其幅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即人们低估了通货膨胀率,结果将会使产出增加;而当高估通货膨胀率时,就业和产量将会下降(此类情形也可通过图形加以说明,在此略掉)。这样,当人们作出了错误的通货膨胀预期时,产量和就业量就会偏离其自然水平。但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垂直的,因为这些错误都是随机的。这些预测错误只会位移这些曲线。低估通货膨胀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向右位移)向左位移,高估则相反。其政策含义是: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也是垂直的,因此,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即使在短期也是无效的,总需求增加唯一的作用只是抬高物价。

上述说明了如何区别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⒌ 答: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简述如下:凯恩斯主义一直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反复强调,自由市场的动作没有效率,认为,为了防止需求低迷或需求过度扩张,政府积极干预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并存,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简述如下:

(1)成本推动使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右移,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成本推动。主要包括:

第一,权力的扩大。他们中大多数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权力的扩大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右移。权力的扩大主要表现为:罢工和其他形式的行业行动次数增加、行业垄断权力越来越集中等,石油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提高等也使成本增加。

第二,目标实际工资。凯恩斯主义者利用经验证据表明,工会每年都企图要求一定的实际工资增长。而且如果工人开始企图要求更高的实际工资增长或者如果经济增长放慢了,那么,由于实际工资增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成本压力就会增长。当经济增长停滞时,工会要求工资增长越成功从而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随着失业增加而下降得越小,菲利普斯曲线越平缓。伴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工会坚持目标实际工资增长的力量越强,企业满足工资要求的能力越小,企业不得不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工资增加的压力就越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得越大。

(2)均衡失业的增加

第一,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绝大多数凯恩斯主义者都将均衡失业的增加作为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的一个原因。他们尤其强调行业快速变化时期经济中出现的明显的结构刚性。这些变化包括技术变革、来自国外的竞争、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二,滞后现象。如果经济衰退引起的失业增加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完全解决,就会出现滞后现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使既缺乏技能又变得消沉的人数越来越多,此种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仍然不能解决长期失业问题,而只能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从而增加了均衡失业。衰退也会造成投资不足,从而均衡失业增加。

(3)需求不足失业的持续存在

如果存在需求不足失业,为什么实际工资率不会长期下降从而消除过剩的劳动力?对于实际工资率持续高于均衡水平,凯恩斯主义者给出了两种解释:

第一,效率工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率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即平衡劳动供求;另一个是激励工人的功能。如果企业维持较高的工资率,就能保持对工人的激励,减少工人流失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内部人权力。如果在岗工人(内部人)是工会会员,而非在岗工人(外部人)不是工会会员,或者,如果内部人拥有特殊的技能或知识,能增强他们与雇主谈判的能力,而外部人没有任何影响力,那么,就不会有剩余劳动力(外部人)拉低实际工资率,消除需求不足失业的机制。

(4)加入预期

凯恩斯主义者将预期纳入他们的模型,他们认为,价格和工资不具有完全弹性,各种刚性是各类市场的普遍特征;预期因素影响产出和就业决策,不影响定价决策。由于价格和工资向下的刚性可能比向上刚性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当总需求扩张时,总需求扩张将导致产出和就业增加,即使在长期预期已经完全调整后也是如此。该情况下,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如果形成的是理性预期,则会较快地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收缩时,由于工资具有向下粘性,实际总需求的下降只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微弱的影响。菲利普斯

曲线比较平缓。即使理性地预期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程度,通货膨胀也只会慢慢地下降。

(七)论述题

⒈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解释:有的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有的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还有则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古典通货膨胀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分析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货币供给(M)发生改变,并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Y)相应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即产生通货膨胀。用公式表示就是:M×V=P×Y。根据这个理论,货币数量越多,物价水平越高。 (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增加超过总供给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总需求增加也许是由于消费者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水平提高所致,或许是由于企业投资增加、外国人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所引起,或者是所有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一般与经济繁荣有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都会冲击需求或使需求发生改变。总需求改变会导致价格与产量作相应的变化。当在经济达到潜在产量以后,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警惕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它与总供给曲线向左(向上)位移有关。当生产成本不是因为总需求变化而增加时,就会出现这种位移。当企业面临成本增加时,一方面会提高价格,另一方面会减少产量。根据成本上升的原因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推动型通货膨胀。其它原因包括税收推动型通货膨胀及自然资源的枯竭。

(4)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号通货膨胀也可能一起发生,因为工资和价格上升可能是总需求增加和引起成本上升的各种独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当通货膨胀过程始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或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也很难把这二者区分开来。成本型通货膨胀真正发生在生产成本的上升与需求无关时。

(5)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当经济中的需求格局发生变化时,有些行业的需求增加,而有些行业的需求将下降。西方学者通常用两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来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6)预期。近年来,经济学有越来越认识到,预期在解释现实通货膨胀率中非常重要,即工人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工资支付水平和价格水平增长的比率越大,由此导致的现实通货膨胀率也就越高。

⒉ 答:通货膨胀不会带来直接的产量损失,其代价是较为隐约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析其成本或影响。

第一种情况是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成本。如果人们能正确地预测到通货膨胀率,而且价格和收入都能考虑到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充分调整,其成本会比较小。这种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 (1)“皮鞋成本”。是由于通货膨胀侵蚀了你钱包中货币的实际价值,意味着随着通货膨胀上升,持有现金的成本也随之上升。对个人而言,持有现金的成本就是因持有现金而未能持有生息资产所遭受的利息损失。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从而持有现金的利息损失增加,现金持朋成本也上升,所以可以通过减少持有货币来避免损失。这样做的一种方法就是更经常地去银行。也就是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下降,出门到银行去把现金换成生息资产的次数将增加。却银行的次数多了,鞋底也就磨得更勤,由此带来的成本即为“皮鞋成本”。是指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必须牺牲的时间与方便或者为此而浪费的资源。

(2)菜单成本。是指调整价格的成本。因通货膨胀人们不得不投稿时间精力、实际资源改变价格标签,或价格目录或菜单上的价格等所造成的成本。它包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把这些新价格副县长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等等。

第二种情况是不完全预期或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现实中,人们在预测通货膨胀率经常犯错误,且不能完全适应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了下列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高,波动越大,其中的一些成本可能越大。主要包括如下成本:

(1)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当通货膨胀的发生出乎意料之外时,还有额外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以一种既与才能无关又与需要无关的方式在人们中重新分配财富。它改变了固定名义资产的实际价值,将财富从债权人或债券持有人手中转移到借款人(债务人)那里。再分配效应对所有固定名义资产都起作用,尤其是对货币、债券、储蓄存款、保险合同和一些养老基金。这个效应极端重要。它将收入固定的人和处于微弱谈判地位的人的收入拿走,再分配给能利用他们的经济权力下放获取大量报酬、增加租金和利润的人,它将财富再分配给拥有在通货膨胀时期价值上升得特别快的资产(如房地产)的人,而拿走了拥有各类储蓄的人的财富。

(2)不确定性和投资匮乏。通货膨胀往往引起商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通货率波动时更是如此。如果企业难以预测它们的成本和收入,它们就不愿意投资,这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正如下面所

解释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也许本身就会降低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在短期,这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知如何是好。

(3)国际收支的恶化。通货膨胀很可能会恶化国际收支。如果一国正处于比较高的通货膨胀,那么,该国的出口商品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商品将变得比国内生产的商品相对便宜,因此,出口将下降,而进口会上升。结果,国际收支将恶化或汇率下跌。

(4)相对价格的变动与资源配置的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和劳动的质量与价格决定购买什么。他们决定稀缺的生产要素如何在个人与企业中配置。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乾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处中。额外的资源很可能要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通货膨胀保持在一位数,通货膨胀的成本也许比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价格每年上涨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那么,市场经济的整个基础将被侵蚀。价格和工资在持续持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中彼此追赶。带来极大的成本与不良影响。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是怎样实现财富再分配的?

⒊ 答: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类是关于失衡失业的原因分析。一般认为,失衡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工资率的提高。当实际工资率超过劳动的总需求等于劳动的总供给的水平时,就产生了失衡失业。这是指工会利用其垄断权力推动工资上升到市场出清水平之上,或者政府出台最低工资法也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可用图8-1来加以说明。在图中,在工资率被提高到We之上的W1的水闰时,便产生了失衡失业A-B。

W ASL

W1 B A

We

图8-1 失衡失业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时,与均衡水平相比,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了O Q(工人数) 劳动需求量,过剩的劳动就会产生。由于愿意工作的工人多于工作岗位,有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最低工 资法只是工资可能“太高”的一个原因。最低工资法通常主要是限制了劳动力中的最不熟练工人和经验最少的工人。当工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并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引起了失业。当然,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的经营效率会更高。他们认为,工资的高低和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努力程度、工人素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可得出结论:如果工资由于任何原因高于均衡水平,结果就是失业。

(2)需求不足。这与经济的周期性特征相关。随着经济逐渐走向衰退,消费者的需求下降。企业发现,它们不能把其现有的产量水平卖掉。因此,它们迟早要削减产量,裁减它们所雇用的劳动力数量。经济衰退越严重,持续的时间越长,需求不足失业就会越高。随着经济复苏,需求不足失业也开始下降。这也被称为“周期性失业”或“凯恩斯失业”。可用图8-2来说明。

W ASL

W1

ADL1

W2 ADL2 图8-2 需求不足失业 图8-2中,假设经济初始处于经济周期的高峰,劳动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现行工资率W1下相等,不存在O Q2 Q1 Q(工人数) ADL2。如果工资削失衡失业。现在假定经济逐渐走向衰退,企业的劳动需求减少,劳动的需求曲线位移到减有阴力,致使实际工资率仍固定在W1,那么,就存在着失衡失业(Q1-Q2)。 低水平的总需求所导致的商品市场的均衡,是在一个太低的以至不能产生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实现的。这种低水平的商品市场均衡以及相应的劳动市场失衡,可能会持续下去,这是企业方面缺乏信心的结果。

(3)劳动供给的增加。如果劳动供给在没有相应的劳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上升,如离校生作为新工人每年都要涌入劳动市场,或者,有更多的发性寻求就业,那么,均衡实际工资率将下跌。如果实际工资是“粘性”下跌的,失衡失业就会产生。但是,这种趋势不会像需求不足对失业的影响那么严重,因为劳动供给的变化相对缓慢。不会成为超额劳动供给的主要原因。

另一种情况是失衡失业(自然失业)的原因。整体来看,劳动的总需求可能等于劳动的供给,但在微观经济层次上,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可能不匹配。即使在同一市场上,甚至也有空职和失业,但失业者不能、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际的GNP之差分别为1050、1150、2700、2500、1100亿美元,求逆转通货膨胀的代价。⒋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r,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500+5Ms+10r,经济在Y=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s=200、物价水平P=l,试求:(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xov4iv5u208bi78ds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