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检验内分泌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英文简称 T4 中文名称 甲状腺素 正常参考值 儿童:83~194nmol/L; 成人:65~155n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先天性遗传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高症、急性传染性肝炎、间歇性血卟啉病,服用甲状腺素、雌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奋乃静等。 2. 降低: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活动性肢端肥大症、遗传性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减少症、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 FT4 T3 游离甲状腺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10.3~31.0pmol/L。 儿童:1.4~4.0nmol/L; 成人:1.8~2.9nmol/L 同“T4”,但FT4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改变的影响,因此直接测定FT4对了解甲状腺功能比总T4更有意义。 1.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3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复发先兆。 2.降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及低T3综合征(其他系统的疾病可出现T3 降低,称低T3综合征):常见于胃癌、急性或慢性肾衰、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同“T3” ,但T3在血中99%以上和TBG等血浆蛋白结合,游离部分更能可靠反映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活性。 1. rT3是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灵敏度较T3、T4高。甲亢时血清rT3浓度高,甲减时rT3浓度低。轻型及亚临床型甲减的诊断rT3优于T3及T4,但不如TSH(促甲状腺素)灵敏。 2. rT3结合T3、T4测定可判断疗效。甲亢治疗中若T4 、rT3均低于正常,表明用药过量;甲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若rT3、T3明显升高,T4正常或偏高,则提示用量过大。 3.鉴别原发性甲低和低T3综合症。原发性甲低时,T3和rT3同时减低,而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临床上发生低T3综合症时,血清rT3水平明显升高,病情好转时可恢复至正常。 FT3 r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儿童:5.1~10.6pmol/L 成人:5.4~8.8pmol/L 0.54~1.46nmol/L T3摄取试验 0.35~0.45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非甲状腺病引起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减少的病人等。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因生理因素或用药所致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高而引起T4 、T3升高者等。 甲状腺131I摄取试验 2小时:0.04~0.25; 6小时:0.08~0.35; 24小时:0.30~0.60 15~34mg/L 1.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缺碘性及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绝经期及妊娠期等。 2.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甲状腺炎。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孕妇、病毒性肝炎、使用雌激素或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奋乃静等药物者。 2.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严重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应激、使用雄激素、糖皮质激素、苯妥因钠等药物。 TBG 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PTH 甲状旁腺素 170~400ng/L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衰竭、单纯性甲状腺肿、骨软化症、闭经后骨质疏松症、异位原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量等。 2.减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CT ALd 降钙素 醛固酮 男:0~14ng/L; 女:0~28ng/L 立位:94~204ng/L; 卧位:55~139ng/L 1.增高:见于甲状腺髓样癌、肾功能衰竭、肺癌、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降低:见于暴发性流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1.增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妊娠毒血症等。 2降低:见于醛固酮减少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等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34.5U/L 1.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等。 2.降低:见于肾性贫血等。 AT-I 血管紧张素I 11~88ng/L 1.增高: (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 (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巴特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肾上腺功能低下、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 AT-II 血管紧张素II 10~60ng/L 同“血管紧张素I(AT-I)测定” 皮质醇测定 上午:442±276nmol/L; 下午:221±166nmol/L 1. 生理变化:血中皮质醇的浓度一日内有昼夜节律变化,清晨6~8时最高,下午4~6时约为晨间的一半,晚上22时到凌晨2时最低,故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具有确定的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1)增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如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及燕麦细胞型肺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等。 (2)降低: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如Addsion病)、垂体功能低下、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Ad NA DA E2 11-去氧皮质酮测定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雌二醇测定 61~576nmol/L 血浆:<480pmol/L; 尿:0~80nmol/24h 血浆:615~3240pmol/L; 尿:0~590nmol/24h 血浆:<888pmol/L; 尿:424~2612nmol/24h 男:29~132pmol/L; 排卵期:367~1835pmol/L; 黄体期:184~881pmol/L; 绝经期:10.3~31.0pmol/L 1.增高:见于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肉瘤等。 2.降低:见于阿狄森病、席汉综合征等。 肾上腺素升高常见于持续刺激神经、精神紧张、寒冷、长期给予利血平治疗、嗜铬细胞瘤等。 同“肾上腺素测定” 1.增高:见于精神错乱、恐惧、幻觉、恶心、呕吐等。 2.降低: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等。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卵巢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2.降低:见于胎盘娩出后、妊娠毒血症、无脑儿、女性青春延迟、原发或继发闭经和绝经、下丘脑癌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卵巢炎症及功能不足等。 女:卵泡期:37~330pmol/L; 不明原因乳房发育男性、雌激素分泌瘤、肝硬化等。 E3 雌三醇 男及未孕妇女:<7nmol/L; 妊娠期:104~1215nmol/L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并随妊娠时间而升高,分娩后迅速下降)、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对胎儿男性化影响等。 2.降低:见于先兆子痫、无脑儿、胎儿宫内死亡、出生低体重婴儿、母体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妊娠时胎儿患有Down综合征等。 Est 雌酮 男:41~240pmol/L; 排卵期:1472±55pmol/L; 黄体期:814±163pmol/L。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妇女第12周以后、肝脏疾病及某些睾丸肿瘤等。 女: 卵泡期:291±77pmol/L; 2.降低:见于闭经妇女、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减退等。 孕酮测定 男:<3.2nmol/L; 黄体期:9.5~111.3nmol/L; 绝经后:0.09~0.9nmol/L。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从第1周开始孕酮升高,35周达高峰)、先兆流产(若出现下降则有流产可能)、2.降低:见于绒毛膜癌、重度妊娠中毒等。不管胎位如何,若单次血清孕酮≤15.9nmol/L,可提示为死胎。 1.增高: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1-羟化酶或11-羟化酶缺陷)及肾上腺肿瘤、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者及注射睾酮或促性腺激素等。 2.降低: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睾丸炎或X线照射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嗅觉缺陷、类睾综合征(如Kallman综合征)及睾丸不发育或睾丸消失综合征等。 女: 卵泡期:0.6~2.7nmol/L; 葡萄胎、轻度妊娠中毒等。 T 睾酮 男:14.5~25.5nmol/L; 女:<2nmol/L DHT HCG 双氢睾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男:1.03~2.92nmol/L; 女:0.14~0.76nmol/L。 <10IU/L 1.增高:见于女性多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降低:见于5-α还原酶所致的性分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 早孕:在受孕后9~13天即有明显升高,妊娠8~10周时达高峰。 2.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等可见升高。经手术或化疗后降低,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监测指标。 3. 先兆流产和异位妊娠:如果怀孕的最初3~6周β-HCG不能持续以每天66%的速度递增,应考虑异位妊娠或先兆流产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TR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4.0~168.0pmol/L 1. 升高:见于各类甲状腺功能减低。重型原发性甲低时,血清TRH浓度可高达1142 pmol /L;亚临床甲低患者血清TRH水平亦超过正常值数倍。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TRH早期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2.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但部分甲亢患者血清TRH水平并不减少,甚至高于正常。 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1~11.0pmol/L 1.升高:肾上腺皮质增生,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烧伤、创伤、手术、失血、剧痛、低血糖、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2.降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垂体瘤、外源性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TSH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儿童:0.9~9.1mIU/L; 成人:2~10mIU/L。 血清TSH测定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最灵敏的一种指标。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如低碘饮食、寒冷刺激、新生儿和老年人、妊娠。 (2)轻度和亚临床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4)地方性克汀病。 (5)单纯性及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 (6)异源异位TSH症候群。 (7)垂体肿瘤所致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减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席汉氏综合征、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 LH 黄体生成素 青春期前:2~12IU/L; 成人:4~20IU/L; 绝经后:>40 IU/L。 1.增高:原发性睾丸衰竭、卵巢衰竭、过早绝经等。 2.降低:见于垂体机能减退、妊娠、无生殖力综合征、性机能减退、女性染色体病(如两性畸形)等。 1.增加:见于睾丸精细胞瘤、Klinefelter氏综合征、Turner氏综合征、卵巢功能衰减及闭经、两侧卵巢全切除术后、皮质类固醇治疗、原发性生殖机能减退、垂体机能亢进前期、巨细胞退行性发育的脑癌,若有促性腺样物质的异位分泌,也使FSH增加。 2.减少:见于雌性激素、黄体酮治疗、继发性生殖机能减退、Simmond氏病、垂体机能亢进晚期。 FSH 卵泡刺激素 男性:2.5~15U/L; 女性:4~20U/L; 绝经后:>20 U/L PRL 泌乳素 男:<20ng/mL; 孕早期3月 0~84ng/ml; 孕中期3月18~306ng/ml; 孕晚期3月34~386ng/ml。 1.生理性增加:见于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 抗组织胺药物、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利血平等。 3.病理性增加:见于垂体肿瘤、乳腺肿瘤、非功能性肿瘤、柯兴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下丘脑肿瘤、肉芽肿、脑膜炎、Chiari-Fromel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Nelson氏综合征、肾上腺机能减退、肿瘤的异位生长(如垂体瘤肺转移)、闭经和乳溢综合征等。 1.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严重营养不良、应用某些药物(如胰岛索,精氨酸)等。 2.减低:垂体性侏儒,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 女:未妊娠妇女 0~40ng/mL; 2.药理性增加:见于使用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类药物、氟哌丁苯、三环抗抑制药、大剂量的雌激素、某些GH 生长激素 儿童:<10μg/L; 成人:<58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