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
2 3
范围:包括采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或客户投诉不合格品的控制。 术语和定义 3.1 3.2
不合格品:未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
让步接收:已判定为不合格品,因考虑到交期、成本等因素,接收使用后对生产影响不大且不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让步收货。 3.3 3.4 3.5 3.6
返工产品(检返产品):因卷曲或脏污、孔洞、米数不足、卷曲不良等外观缺陷需剔除的产品。 降级:不能进行返工,但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可作为降级处理。 报废:产品因不能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
特采∶在不影响制品的安全、性能;对顾客的组装、制造及最终产品性能没有不良影响的条件下,可申请特别采用 3.7 3.8
不合格品:亦称不良品,是指进货检查、工程检查、出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格限度的物品
可疑制品:指未标识、多标识、新旧标识混合、非规定标识、自制标识、标识信息不全、标识与物料不一或指生产异常发生时、出货检查异常时或客户投诉时,推演的同种不良的制品 3.9
可疑制品在判定为合格品之前应采取与不合格品相同的处置措施。
3.10 标识:用于识别物料唯一质量状态并载明其可追溯性信息的载体。目的是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装配。详细参
考《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3.11 遏制:防止或减少不合格品/可疑品流出。遏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挑选、返工、返修、选配等。遏制应在遏
制区内进行,依据批准的《遏制作业指导书》
4
职责 4.1
运营部
4.1.1 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处置。 4.2
EHS&QCI部
4.2.1 负责对原辅料、半成品合格与否进行判定。
4.2.2 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做好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工作。
5
不合格品管理
5.1.1 品质异常时的追溯
5.1.1.1 过程产品质量经100%检验的发现品质异常是不用对产品质量向前进行追溯
5.1.1.2 抽检时发现品质异常问题的根据抽检的频率,时间向前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对该段时间段生产的
产品进行标识,隔离作为异常品处理
5.1.2 设备出现故障是对产品的追溯
5.1.2.1 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制品质量设备故障维修后,在生产记录或维修记录表备注栏中记录设备维修
及解决措施,设备修复后,由操作人员及检验人员取样后对在制品进行检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不符合标准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打追溯过程记录在《在线不合格品单》
5.1.2.2 设备修复后,需制作样件或NG样件再次对设备有效性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再生产。 5.1.3 生产过程中生产物料使用错误时对之前使用的产品100%进行标识,隔离,处理 5.2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5.2.1 原辅料不合格品的控制
5.2.1.1 标识和记录
5.2.1.2 经检验和试验的原料,一经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由运营工作人员对不合格原料作相应的标识,
并将不合格品转移至不合格品放置区进行隔离。
5.2.1.3 由技术员或检验员对不合格品的范围进行确认。 5.2.1.4 评审和处置
5.2.1.5 对轻微的不合格原料(数量及包装外观不合格的情况),由运营班长在《来料异常通知单》上描述
不合格情况、数量及提出相应评审意见,经运营经理批准后执行。总经办同时将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给供方。
5.2.1.6 对重大不合格原料(质量、规格不合格),由检验员在《来料异常通知单》注明不合格项、数量质
量经理组织相关部门(技术、运营、采购)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由运营部执行。
5.2.1.7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由总经办通知供应商对质量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纠正措施,对于整改后
的情况及时进行跟踪。
5.3
半成品不合格品控制 5.3.1.1 标识、隔离:
5.3.1.2 设置不良品隔离放置区,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品、可疑品应放置于隔离区内,并使用标签
进行识别。
5.3.1.3 半成品首经技术员对运行过程中产品外观进行判断,对于外观不合格品直接在自检记录中进行备
注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红色标签标识,转入不合格品区做报废回收处理。
5.3.1.4 经外观检定合格的产品由QCI&EHS部按照大卷检验计划进行理化性能检测,检验OK直接转入下一
工序,判定NG的运营部立即对不合格品及可能涉及的可疑品进行标识、隔离,并做好记录。
5.3.1.5 检验员对可疑品进行重新检测,检验合格的直接入合格品库,不合格直接放置不合格区。
5.3.1.6 评审和处置
5.3.1.7 当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规格不合格),由检验人员即时判定,部门经理进行确定,按实际规格在
检验标签上进行标识,运营技术员根据标注的规格进行分切包装。
5.3.1.8 当判定为重大的不合格品(理化性能不合格)时,由检验员在《不合格品评审表》注明不合格项,
QCI&EHS部组织技术、运营、进行评审,半成品的处理措施主要为报废、降级、特采等处理措施,管理者代表进行审批后,相关责任部门按照评审结果进行处置。
5.3.1.9 相关责任部门对发生重大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由QCI&EHS部
对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
5.3.2 成品不合格品控制
5.3.2.1 成品的外观、尺寸检测由分切技术员进行自检,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产品标签上及记录
本上立即做好记录。
5.3.2.2 分切的产品根据分切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符合检返要求的可参照《检返指导书》检返,检返
后由生产主管确认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
5.3.2.3 发现的不合格可采取降级处理的,根据公司质量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并在产品标签上进行等
级标识。
5.3.2.4 不符合检返及质量等级划分的产品直接作为报废产品转入分切现场不合格品区进行标识隔离,由
运营技术员进行称重后转入不合格品库。
5.3.2.5 当进行例行检查遇产品审核出现不合格时,检验人员应及时做好记录,对涉及到的任何状态的产
品进行隔离和标识,分析原因,采取紧急和长期措施,必要时,通知顾客。
5.3.3 发运后的不合格品
5.3.3.1 产品发运后发现不合格品/可疑产品的情况下,无论该产品是否已实际被顾客获得,只要产品已从
本公司发运,必须执行以下措施:
5.3.3.2 任何发现不合格/可疑产品的部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通知QCI&EHS部及销售部; 5.3.3.3 QCI&EHS部确认后销售部可以用电话、传真或邮件等方法通知顾客或顾客代表,但必须保留书面的
通知记录;
5.3.3.4 销售部采取措施追回产品或其他处理措施,防止给顾客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5.3.3.5 销售部负责联络各相关部署及时对不符合采取纠正及纠正措施。
5.4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时限 来源 类型 标识 隔离 不合格范围确定 评审/沟通 遏制 再放行 处置周期
进料-一般不合格 进料-重要不合格 仓库储存 批量 库管员 库管员 库管员 运营班长 供方 运营经理 2天 批量 库管员 库管员 库管员及检验员 技术、运营、采购、供方 质量 (同上) 供方 管理者代表 2天 批量 库管员 库管员 库管员及经理 管理者代表 1周 仓库储存 零星(落地品) 库管员 检验员 库管员 库管员 运营班长 NA NA 批清、班清 半成品- 一般不合格 半成品- 重般不合格 成品检验 批量 操作员 检验员 检验员 生产 质量经理 批清、班清 批量 检验员 操作员 检验员及经理 技术、运营、质量 生产 管理者代表 3天 批量 成品检验 生产 计划员及检验员 技术员 生产 运营主管 2天 顾客退回 批量 成品检验 成品库管 检验员及经理 质量主管/技术、生产、计划、设备、顾客SQE等 质量及生产 质量及生产经理 5个工作日 顾客退回 零星 成品检验 成品库管 检验员及经理 质量主管/技术、生产等 质量及生产 质量及生产经理 5个工作日 1
5.5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5.5.1进货不合格品
序号 ① ②
流程 进货不合格品 支持性文件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输出文件/记录 / 责任 质检员 质检员 隔离标识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评审 执行纠正预 ③ 检验记录表 来料异常通知单 技术员及质检员 ③-1 来料异常通知单 技术员及质检员 ③-2 来料异常通知单 技术员及质检员 来料异常通知单 技术员及质检员 供应商质量月统④ 计表 总经办 质检员 不合格品统计表 序号 ① 5.5.1制程不合格品
流程 制程不合格品 支持性文件 输出文件/记录 巡检记录表 责任 质检员 ② 不合格品隔离 应急措施 制程检验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 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不合格品评审处制程序 置单 技术员 质检员 ③ 不合格品评审 技术员 质检员 报废 返工、返修 特采 NO 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