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日制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02.06.19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文明,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能够从自己做起,为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尽责出力。这些都给地理学科及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及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给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革地理教育方式和转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地理课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改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构建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中地理课程。努力创建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充分关注实际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动参与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地理学科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地球表层系统与外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能量的传递与交流,导致地理事物千变万化。因此,人们对地理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与深化的动态过程。

现代地球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是“人-地”系统的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培养地球科学素养载体的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面向大众的课程。在初步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基本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地理视野,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 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地理课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必须体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规划人生有用,有利于培养热爱生活、态度积极,人格独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2. 构建满足不同需要的地理课程。建立宽广灵活、富有适应性、选择性、多样性的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在培养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那些对地理课程学有兴趣、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提高,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与专业发展打好基础。

3.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地理课程。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信息平台和地理模拟平台,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适宜的环境。

4.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问题以及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等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善待环境、珍爱环境的良好品行,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为模式。

5.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6. 强调地理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充分重视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师生合作,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宽学习空间,为学生开展地理调查、地理考察和地理问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

7. 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定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实行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国家认定制度。

三、设计思路

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与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为支撑。

3.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地 理 环 境 地理1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必修) 地理 地理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 域 发 展 的 基 本 理 论 高 中 地 理 地理3 国 土 整 治 重 大 问 题 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地球与 宇宙 ? 宇宙的起源与演变 ? 地球和地月系 ? 星空观察 ? 宇宙探测 ? 太阳和太阳系 ? 地球的演化 海洋地理 ? 海洋和海岸带 ? 海洋开发 ? 海洋权益 ?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 自然灾害与环境 ? 防灾与减灾 (选修)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 自然灾害概述 ? 主要自然灾害 旅游地理 ?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 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旅游景观欣赏 ? 旅游环境的保护 ? 旅游区划与发展 城乡规划与生活 ?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 城乡规划 ? 城乡布局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地理信息技术 ? 地图与遥感 ? 全球定位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 ? 3S技术应用 4.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相互衔接的“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组成;选修课程包括“地球与宇宙”、“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各2学分)。课程标准对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 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大问题;理解人类与环境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3. 发展地理观测、调查等获取地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地理研究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观念。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教师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3. 关注有关地理重大问题的讨论,了解社会有关部门对问题的见解,积极参与问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关心全球环境与发展,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⑴ 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⑵ “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02.06.19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前言现代文明,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能够从自己做起,为形成文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n832n8ki7d82u9zjlx7yogl1itcy00in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