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

1.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分类

(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俗世奇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了小人物,大本领。)

(2)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通过事件描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伟大的悲剧”一文。)

(3)写景类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4)状物类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如《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记述,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

3.记叙文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经过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二是按空间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插叙[2011已考]

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如河北2011年中考现代文《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第⑧段插叙的内容,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3)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地下森林断想》一文)

(4)补叙

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起补充交代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4.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2011已考]

以“我”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河北2010年中考现代文《最美的善举》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2)以人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

(3)以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如李森祥的《台阶》。)

(4)以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如季羡林《我的童年》就是以事为线索。)

(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冈合为一条。)

6.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般地说,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气势。

(1)常见修辞手法

名称 比喻 明喻 举例 1.共产党像太阳。2.我们共产党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长征是播种机。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千帆竞发,(代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代一切)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代武装斗争) 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代人)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间房间小得很,就像豆腐说明 格式:甲像乙;常用比喻词:“像”、“好比”、“仿佛”等。 格式:甲是乙;常用比喻词:“是”、“变成”、“成了”等。 格式:甲代表乙;不用比喻词。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应具有相关性。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通常可以加上“像”之类的比喻词,改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比拟要符合事物的特点;比拟要符合人物的心情;拟物往往用于讽刺,所以要注意对象。 夸张要明显地脱离事实,使暗喻 借喻 借代 部分代 整体 具体代 抽象 人的外部 特征代人 比拟 拟人 拟物 夸张 夸大 缩小 块那么大。 对比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偶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排比 2.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排比的各项,可以重复出现相同的词语。 反复 2.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突击,哪里有危险就在哪里战斗。 反语 2.……宛如小姑娘的发簪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对比的主要特征是意义上的对比,如新与旧,生与死,好与坏,爱与恨等。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以结构显示特征,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对比以意义显示特征,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同。 1.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死它,干旱吓不坏它。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排比,是连串的语言,必须是几项以上;对偶,是相对的语言,只限两项。 1.前进!前进!前进!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反复,着眼于句子字面的重复,而排比,对结构和字数有一定要求。 1.好个国民党的政府“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反语多用于讽刺,所以注意分清对象,注意敌我之间的区别。用反语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使人费解。 1.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着,中国的石油将“大兴于世界”。(明引) 引用原话要用引号。如果是暗引或概述大意就可以不用引号。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人一看就明白,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引用 2.无数事实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暗引) 设问 反问 (2)修辞句的赏析:

无疑而问。目的是引起注意,加强效果。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自问自答。反问是明知故问,不需回答。 ①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②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③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④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⑤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了……的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⑥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ii58fzlu05ej21u0rq9kfa2517te00ka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