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权力中心思想的印记

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有多层级纵深,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这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即使最偏远乡村中的房子也遵守着宫殿建筑中蕴含的等级体系与社会思想文化准则。 2.中国重视“内宇宙”修炼的思想在园林建筑中的痕迹

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重视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之学,涵泳性情,默思玄览,修炼“内宇宙”,在笔墨纸砚则为书画,在草木土石则为园林。他们将内心修养作为宇宙中最广大最重要的学问。中国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数人,并无太多探险家,大约与士大夫重视“内宇宙”修炼而不重视对“外宇宙” 的探索有关。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华丽、精巧。他们将“内宇宙”又投影在园林建筑上。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3.中国建筑的围墙文化

中国建筑喜欢用一堵坚实的围墙把建筑封闭起来。作为家天下的皇帝,更是给“国家” (以国为家)修了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围墙。此处可隐约窥见中国内敛、保守的思想因子。

4。中国建筑中的“天人合一”

徽派建筑模山范水、师法自然,建筑和周围山川景物、地理形势融合无间,让水土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让建筑浑融而化入山川。中国建筑讲究风水堪舆之学,大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问有某种内在的隐秘关联。 5.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迥异之处

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建筑在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十分显著,而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变迁的痕迹则微乎其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斗拱的层数多寡等细微之处判断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建筑的差异体现出西方有比中国更强的革命性传统。中国儒学几千年基本是一脉相承的,也基本上无人挑战。西方则不同。中世纪否定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果,启蒙主义又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与蒙昧,重新尊崇人的价值,在巴洛克、洛可可走上华丽、花俏、奢靡的险途之后,古典主义又一次向简洁、典雅的古代传统回归。就这样,西方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比中国更早地迈向了现代文明社会。 6.中西方建筑材料选材的不同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欧洲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从东西方民族的性格差异与文化差异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呢?石头真率、质朴、刚硬、雄壮;木材细致、深秀、坚韧、柔美。物犹如此,人岂相同?

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二:一是古希腊文明,一是中东的基督教文明。古希腊文明中特有的是酒神文化,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着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这种享乐与丰收、富饶联系在一起,因而是明快、健康、乐观、积极的,这与中国失意文人消极、遁世的及时行乐思想大相径庭。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也折射出这种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民主与科学的源头都在古希腊,继承了希腊精神的罗马人又发展了法治精神,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石。基督教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宗教品格,其特点是罪感文化与契约文化。认为人生来有原罪,所以摩西与上帝订立了十戒,遵守戒约可以上天堂。这种契约文化从外部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对酒神文化的张扬进行了矫正。总之西方思想文化更多的是石头般的真率、质朴、刚硬、雄壮。

与西方相对,中国的儒教可以说是一种耻感文化,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忠恕之道强调自我约束,强调从内部调节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如果做不到这些,则足以羞耻。中国人素有忍的传统与韧的精神, “小不忍而乱大谋”、 “欲速则不达”是忍,中国的自然条件与历史环境培育了国人的坚韧精神。佛、道作为宗教是儒的制衡与补充。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木材的细致、深秀、坚韧、柔美有更多相通之处。

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7.西方建筑的开放特质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特质西方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庶几可窥得全貌。即使草坪、花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方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西方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这种差异同样可以从东西方文化中找到原因。起源于希腊的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这种海洋文明富有商业精神。古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和伊阿宋即是典型的海洋冒险家。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的探险之旅更是改写了整个世界史。美国是一群来自欧洲的冒险家的后裔建立的,后来很多美国人到西部淘金成就了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总之,西方海洋文明富有外向的扩张性。

而中国文明可以说是黄土文明,这种黄土文明即是农业文明。东西方的这种文明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很大。中国人安土重迂,家园不仅提供衣食,而且是宗庙所系,古训有“父母在,不远游”和“叶落归根”。中国人自居于天下之中心,对待周边民族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实行德化要近者安而远者归,要四夷宾服。总之,中国文明富有内向的聚敛性。

西方人把世界幻化为自家的花园来游戏探险,而中国人把自家的园林臆想为宇宙来修养心性。海洋文明与黄土文明的这种差异在建筑上得到了确实的反映。 8.中西方建筑文化总结

(1)中国建筑的意境与西方建筑的典型中国建筑基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用“意境”二字来概括,创造的建筑形象强调神似、写意,与自然界参差相依而求得和谐,以“天人合一 ” 为其终极目标。而西方建筑美学主题则可以用“典型” 二字概括,美学思维使用了求异思维,力求在无尽的纷争中达到对立统—。 (2)传统与原创

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判断包含很强的社会性,表现为重社会、重传统、重伦

理。西方则宣扬个人本位论,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中洋溢着的审美因子中缺乏足够的冲突、夸张和崇高,一切都被消融在静观平和的超越自我的境界之中。这种审美静观的心灵境界限制了人的创造能力,思维的收敛性使得建筑创造固步自封的趋势在近现代物质技术大大更新的条件下显得更加明显。相反,伴随着西方美学理论和其他艺术理论的兴起,西方现代建筑的各种流派不断涌现,使“天人相分,天人相争” 的成分更加浓烈,使建筑形象“ 中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3)幻想与理念

西方建筑理论强调逻辑,富于理念。古罗马时期维特鲁维就提出“实用、坚固、美观”的观点。如果说西方建筑的理念性集中体现在“实”上,则中国建筑的幻想性集中体现在“空”上,寻求一种虚幻的和谐。中国建筑不很注意整座建筑的体量造型与透视效果,而更注重在平面上铺展与在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以及建筑群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 所显现的画面效果。

(4)礼乐与逻辑、趋同与求异

中国建筑的哲学依据在于传统的礼乐精神,即“大壮”思想与“形适”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秩序”,整组建筑群、整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建筑,都被纳入了这种统一的礼制规范中。以四合院形制为例,外部由界限分明的围墙围合,入口处要以照壁和影壁屏蔽,显现出内向、自卫的心态,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与外无涉的封闭特点。实是建筑物,虚是组成建筑物的院落,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其伦理功能和群体意识极为明显。

西方建筑文化的特征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怀疑与否定综合形态,西方建筑通过中性空问向自然开放,不强调内部空间,以外部空间为主,四周以开敞的柱廊形成外向的离心空间,西方人把广场称为城市客厅,表明了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孕育了对待自然坦率、诚实、勇敢的心态。 9.结语

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五光十色的建筑风格一下子涌进中国,崇洋媚外、盲目抄袭的现象层出不穷,催生了千篇一律的建筑面孔。大浪淘沙,开放国门几十年后的中国开始不再盲从,逐渐注重文化底蕴的挖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建造和完善不失本色的有亲和力的中国城市,是年轻建筑师身上非常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权力中心思想的印记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有多层级纵深,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i2t6b2df0h1lk029u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