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物理化学相平衡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理化学相平衡教案

【篇一:《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 学分:3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它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增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理解热力学状态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3、 理解溶液和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4、 应用热力学定律,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5、 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 理解表面现象的性质及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理论课、基础课性质,它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将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四、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 气体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真实气体pvt行为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环境和系统,状态函数,途径和过程,热和功,平衡状态。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热力学能、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反应焓、热容的定义并会应用。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方法。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

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并能一般应用。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及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熵、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变化值的方法,

理解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掌握熵增原理及平衡判据的一般准则。 理解偏摩尔量及化学势的概念。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明确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了解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的推导并会应用。

能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能判断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方能分析t、p、组成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第五章 溶液和相平衡

会从相平衡条件推导克拉佩龙和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并能用于计算。

理解拉乌尔定律及亨利定律并会应用于计算。

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质。 理解相律的含义并会应用,掌握c.s.r.f的概念。 掌握单组分系统及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 第六章 电化学

了解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物理量(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了解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的定义,掌握离子独立运动方程。 了解可逆电池的概念。会推导能斯特方程,掌握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应用。

了解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明确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特征,并能进行计算。

了解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明确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了解碰撞理论及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概念。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溶液与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

难点:热力学热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动力学 六、学时分配

在教学中拓展一些与物化有关的科学前沿知识,以及相关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投影胶片等辅助教学。 课程建设

1、《物理化学》复习思考题 2、《物理化学》试题库

3、《物理化学》电教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4、《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5、《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八、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肖衍繁编著,《物理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二)参考书

1、邵光杰主编,《物理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蔡文娟主编,《物理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3、董元彦等编,《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4、杜清枝等编,《物理化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汪存信等编,《物理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篇二:物理化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 1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的基本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热功转换过程所遵循的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系统变化所引起的物理量的变化或当物理量变化时系统的变化。

热力学研究问题的基础是四个经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还有热力学第零定律),其中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实验事实的推论。这些定律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具有不可争辩的事实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绝对可靠的。

热力学的研究在解决化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一个系统的变化的方向和变化所能达的限度等。 热力学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它通过对研究的系统(所研究的对象)在转化过程中热和功的关系的分析,用热力学定律来判断该转变是否进行以及进行的程度。 特点:

首先,热力学研究的结论是绝对可靠的,它所进行推理的依据是实验总结的热力学定律,没有任何假想的成分。另外,热力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只是从系统变化过程的热功关系入手,以热力学定律作为标准,从而对系统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做出判断。不考虑系统在转化过程中,物质微粒是什么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局限性:

不能回答系统的转化和物质微粒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对系统变化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做出判断。只能预示过程进行的可能性,但不能解决过程的现实性,即不能预言过程的时间性问题。

2. 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为了给热力学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热冷程度确定一个严格概念,需要定义温度。

温度概念的建立以及温度的测定都是以热平衡现象为基础。一个不受外界影

响的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宏观上不再变化,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描述它。当把两个系统已达平衡的系统接触,并使它们用可以导热的壁接触,则这两个系统之间在达到热平衡时,两个系统的这一状态参量也应该相等。这个状态参量就称为温度。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系统的温度呢?热力学第零定律指出: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处于平衡的第三个系统达成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彼此也处于热平衡。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是确定系统温度和测定系统温度的基础,虽然它发现迟于热力学第

一、二定律,但由于逻辑的关系,应排在它们的前边,所以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温度的科学定义是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导出的,当两个系统接触时,描写系统的性质的状态函数将自动调节变化,直到两个系统都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两个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这个性质就是“温度”。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实质是指出了温度这个状态函数的存在,它非但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还为系统的温度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2. 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系统:物理化学中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和系统有关的以外的部分称为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类:

(1) 孤立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无物质和能量交换者。

(2) 封闭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者。 (3) 敞开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系统的性质

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它的可观测的宏观性质来描述。这些性质称为系统的性质,系统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1) 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 其数值与系统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

性,整个体系的广度性质是系统中各部分这种性质的总和。如体积, 质量,热力学能等。

(2) 强度性质 其数值决定于体系自身的特性,不具有加和性。如温

度,压力,密度等。

通常系统的一个广度性质除以系统中总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后得到一个强度性质。 热力学平衡态

当系统的各种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时,则系统就处于热力学的平衡态,所谓热力学的平衡,应包括如下的平衡。 (1) 热平衡:系统的各部分的温度相等。 (2) 力学平衡:系统的各部分压力相等。

(3) 相平衡:当系统不上一个相时,物质在各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在

相的之间没有净的物质的转移。

物理化学相平衡教案

物理化学相平衡教案【篇一:《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学分:3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g2x0xii73pebe0io3703gjy5zd2f00lv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