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皮亚杰看来,某种思维方式对成人来说十分简单,但对儿童并不如此。如,如果你问学生美国的南北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1861年,儿童可能会问,1861年时什么时间。可见他们的时间概念与成人并不一样。所以你必须在他们懂得你的问题之前,先教会他们时间概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我们每个人对现实的直觉受到我们当时的可能的精神工具或思维过程的影响。这样,由于儿童与成人的思维过程不一样,他们头脑中的现实自然也就不一样。皮亚杰就是力图说明儿童和成人的思维过程有什么不同。16认知发展理论要点如下:1.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质量方面,儿童不只在信息量(知识总量)方面不如成人,而且对于信息加工的方式(思维过程)与成人不同。也可以说,他们在用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2.人的认知发展经历几个特定的阶段,而且这些阶段按固定的次序发生。这种次序对所有儿童都是相同的,尽管有些人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时间可能提前或滞后。这些阶段构成一个层次,即每一个阶段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但每一个阶段又是从前一个阶段发展而来。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不是其特有的思维内容,而是其特有的思维方式。17婴儿期: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其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这个时期的最大成就是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即物体的永恒性。没有永恒性说明没有推理。出生婴儿仅有吸吮、抓握等简单反射。在六个月以前,婴儿对物体的的认知是,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球滚入床下,因目不能见,他就认为球不存在了。接近二岁的幼儿就会知道球仍在床下,只是眼睛看不见而已。第二个成就是目标导向行为的出现。目标导向的行为始于婴儿开始领悟到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种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一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儿童摸不着的地方,儿童开始时试图直接伸手抓到,在经过多次尝试后,他偶然拉动了床单,观察到床单运动和玩具关系,他就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
18幼儿期:前运算阶段
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仍继续依赖于感觉,但逐渐开始用词和语言来表征行动。思维不具备可逆性,还只能从单一的方向进行,而且这个单一方向又反映的是静止的知觉状态。例如,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宽的容器和一个瓶身较窄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数人都认为不相等。因为他们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考虑高度却不能顾及宽度。反之,考虑宽度却忽略了高度。他们还不能在头脑中把水倒回原来的杯中,因而无法理解两个容器中的水相等这个道理。按皮亚杰的话说,他们还缺乏“守恒性”。皮亚杰有时也称这个阶段的思维为“直觉思维”。因为思维靠的不是逻辑,而是事物对她看起来像什么,这也是“前运算阶段”名称的由来。受这种思维的限制,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观点考虑问题,并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表现为自我中心。由此产生许多大人们视为“童稚语言”的“前概念”。例如,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讲着:“笑,代表高兴、幸福,哭,代表伤心”,这时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嘟着小嘴问老师:“老师,我现在能哭吗?”老师惊奇的问:“有什么伤心的事吗?”女孩说:“我的糖刚吃完了”。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