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5)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B.《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C.“二十四”史诗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都属“二十四史”。
D.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 下列句中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闻于诸侯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而君幸于赵王 D.使不辱于诸侯
E.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F.归璧于赵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且相如素贱人( ) B.不欲与廉颇争列( ) C.臣等不肖,请辞去( )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 下列“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
1
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2.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
2
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称:赞扬]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胁:以威力相迫]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情:真实的]也,非欲以窥[窥:伺机图谋]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僇:杀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案:拿出) B.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引导,带领)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委屈)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2.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使舍人怀而逃之
3.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3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3)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按诛五人 按:追究,查办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徒:空,白白地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董:督责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4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莫不殷忧而道著 项王按剑而跽曰 D.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③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⑤卒廷见相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大王来何操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选自《荀 子·劝学》)
[注]①麻:苎麻。②渐:浸。③滫:脏水.臭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