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循证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P4)
① 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找准患者存在的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实践循证医学的首要关键环节,如果找不准或者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会造成误导,或者本身就不是什么医疗常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 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有关“关键词”、应用电子检索系统或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并找出与拟弄清和回答问题有关,与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用。 ③ 严格的文献评价:将收集的有关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及实用性作出具体的评价,并得出确切的结论。
④ 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活得真实可靠
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之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临床。 ⑤ 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通过对患者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必然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认真总结以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对于尚未和难于解决的问题,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第二章
一、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13)
构建具体临床问题时,可采用格式 P特定的患病人群() I:指干预()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为结局()
第三章
一、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类(P17) 分类:(课件老师分类)
? 原始研究证据: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 二次研究证据: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
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综述、评论、述评、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决策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等。
循证医学资源的“5S”模型(书上分类)
? 证据系统 :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 证据摘要 :循证杂志摘要,对主要医学期刊发表的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证据进行评价,筛选出高质量的论著以结构式摘要的形式再次出版,并附有专家意见。
? 系统评价 :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分系统评价和非系统评价
? 原始研究 :发表在杂志和综合文献数据库、未经专家评估的文献资料
? 资料汇总 :将高强度信息资源汇总、编目,方便实践工作者依据问题分类参阅;各类临床实践指南是资料汇总的重要形式。
二、选择证据资源的标准(P18) ① 循证方法的严谨性
② 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③ 易用性 ④ 可及性 选择标准 标准内容描述 循证方法的严谨性 推论是否严格遵循证据? 提出推荐意见时是否给出支持其结论的证据强度? 是否为读者提供了证据链接 以方便阅读? 内容的全面性和特是否充分覆盖了我的专业领域或内容范围? 异 是否覆盖了我提出的问题类型(治疗、诊断、预后、病因或不良反应)? 是否针对我临床实践的具体专业领域? 易用性 可及性 能否快速、始终如一地提供我需要的信息? 是否在我需要使用的任何场所均能方便获取? 是否能支付其费用?
第四章
一、证据的分类与分级(详见课本P29表4-1)
1.第1级是按病种、治疗方法收集所有可靠的随机化分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资料,进行系统性综述(Ⅰ)或单项大样本(Ⅰ);
2.第2级是多项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Ⅱ)或具有良好设计的单项队列研究(Ⅱ);
3.第3级多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Ⅲ)或单项病例对照研究(Ⅲ); 4.第4级是系列个案分析、描述性研究(Ⅳ);
5.第5级是未经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个人经验或者仅依据基础医学研究的结果(Ⅴ)。
二、研究证据的分类:
1.根据研究方案分类: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临床经验或病例报告等。
2.根据疾病结局分类:最终结局或替代指标,总死亡率和生命质量的质量最高、某一种病(如冠心病、骨折)的危险性其次、疾病的替代标志(如胆固醇、骨密度)最差。
三、证据评价的内容(P30)
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的建议。
四、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1.研究证据的内部真实性:能正确反映被研究的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某一研究结果,重点关注研究的结果是否可靠(精密度)?是否如实反映了真实情况(准确度)?抽样误差及系统误差的大小?设计的科学性,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研究对象诊断、纳入/排除的标准,是否存在偏倚(选择、测量、混杂),机遇的作用(两类错误),统计分析是否正确,患者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