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增加时,强度宜适当下降。强度再增加时,量要适当减少。这样,量和强度交替增加和下降,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承担负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正确处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表面数据是指动作的练习量 和强度。内部数据是指负荷的量和强度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因学生的体质强弱和身体训练水平的不同,一定负荷的表面数据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可产生不同内部数据,因此在分析符合时,应把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结合起来,加以判断和分析。

(4)掌握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

科学的安排好负荷和休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借以消除负荷后的疲劳,并使他们的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5)安排好心理负荷

安排好心理负荷使既要与教学进程想联系,又要使之与生理负荷相配合,使学生的心理负荷高低起伏、节奏鲜明的变化,与学生的生理负荷一起达到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效率。 (6)做好课中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监测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采用观察法和测量法。了解学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大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控,以确保在适宜的生理负荷和欢跃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课的预期教学目标。

第五章 体育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教学内容 2、体育教学大纲 3、运动动作 4、动作技术 5、技术基础 6、技术细节 7、身体姿势 8、开始姿势 9、结束姿势 10、动作的轨迹 11、轨迹的方向 12、轨迹的幅度和距离 13、动作的频率 14、动作的速度 15、动作的力量 16、人体的内力 17、人体的外力 18、动作的节奏 19、教材纲要体系 20、教材比重 二、填空:每空0.5-1分

1、运动动作的技术也称( )或( )。

2、从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的组合上分析它包括( )和( )。

3、运动动作的要素包括:身体姿势、( )、动作时间、( )、( )和( )等。 4、一个完整动作技术的练习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分成( )、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 )。 5、 动作的轨迹包括轨迹的形式、()和()三个方面。 6、 弧线运动有方向、()()三个基本因素。

7、 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是人体()和()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而()起决定作用。

8、 人体的内力主要包括()和()

9、 人体的外力包括人体的()()()及外界环境的() 10、 身体姿势和动作轨迹反映了动作的()特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动作的时间的频率反映了动作的()特征。

动作的速度反映了动作的空间()和() 特征。

动作的时间、空间和时间特征。可统属于动作的()特征。

动作的力量要素表现了()学特征。 动作的节奏是动作的()、()相互配合的集中表现,是运动动作的()特征。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有说明、()和()三部分组成。 体育教材如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可把教材分为走,()、()、()、()()、平衡等。 在小学把走、()()()()()平衡等最基本的身体自然活动归为一类,统称()

19、 体育教材如按身体素质分类,可把教材分为速度、()()()等类。

20、 教材排列的方式主要有()、()和()三种。

21、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而曲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

四、单项选择(每小题下设4个答案,其中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填错不倒扣分)

1、动作的节奏表现了动作的 ()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力量特征 D、综合特征 2、动作的速度表现了动作的 ()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时间空间特征 D、综合特征 3、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表现了动作的 () A、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 C、力量特征 D、综合特征 4、衡量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科学性,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 () A、反映运动技术的最新科学成就 B、提高运动成绩 C、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D、体现民族性特点

5、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教材可采用 ()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6、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体育教材可采用 ()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7、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中体育教材可采用 () A、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8、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体的外力 B、支撑反作用力 C、 摩擦力 D、人体的内力

五、双项选择(每小题下设4个答案,其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答错1个口0、5分)

1、动作速度可分为 ()() A、匀速度 B、平均速度 C、变速度 D、即时速度

2、动作的速度反映了动作的 ()() A、空间特征 B、力量特征 C、时间特征 D、综合特征

3、反映动作空间特征的动作要素有 ()() A、动作的频率 B、身体姿势 C、动作轨迹 D、动作的节奏

4、反映动作时间特征的动作要素有 ()() A、动作的频率 B、身体姿势 C、动作轨迹 D、动作的时间

5、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除直线排列外,还有 ()() A、连续排列 B、螺旋排列 C、间隔排列 D、混合排列

6、从一个完整动作技术的组合上分析,它包括 ()()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下设3-7个答案,将其中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到提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选错、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运动动作的要素包括 ()()()()()()()

A、动作的轨迹 B、动作的时间 C、动作的速度 D、动作的频率 E、动作的力量 F、动作的节奏 G、身体姿势

2、弧线的基本因素有 ()()()()() A、距离 B、长度 C、方向 D、轨迹 E、形状

3、在动作过程中,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包括 ()()()()()() A、人体的重力 B、肌肉的拉力 C、支撑反作用力 D、摩擦力 E、外界环境的阻力 F、组织器官的阻力

4、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 ()()()()() A、直线排列 B、螺旋排列 C、间隔排列 D、混合排列

F、连续排列

5、动作的轨迹包括 ()()()()() A、轨迹的长度 B、动作的形式 C、轨迹的方向 D、轨迹的距离

E、轨迹的幅度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运动动作的要素有哪些? 动作节奏的意义有哪些?

编选体育教材的原则有哪些?

体育教材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几种?初中段可采用哪种分类方法? 简述中学跑、跳、投教材的分布与特点。 七、论述题

1、 试剖析途中跑动作技术各动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2分) 2、 试论我国编选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原则。(15分)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体育动

2、 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有关课程设置的规定与要求而制定的体育教

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安排、教材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3、 运动动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体育目的所采用的体育动作的总称。它指单个动作,又包括

成组动作或成套动作。

4、 动作技术也称运动动作技术或动作技术,通常指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5、 技术基础:指动作的各个部分按一定顺序、路线和节奏组成动作技术的整体。

6、 技术细节:是指标构成技术环节各个部分的具体动作内容。它不影响技术结构的性质,但可表现出个人技术特点。

7、 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即空间位置。 8、 开始姿势:指在做练习基本阶段前,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 9、 结束姿势:是指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 10、 11、 12、 13、 14、

动作的轨迹:是指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路线。 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

轨迹的幅度和距离:是指动作范围的大小,是以长度和角度来衡量的。 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

动作的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

15、 动作的力量:是指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的大小,即有关肌肉克服阻

力的程度。 16、 人体的内力:是指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下产生于体内部的力,主要包括肌肉的拉力和

组织器官的阻力。

17、 人体的外力:是指动作过程中,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包括任意的重力、支撑反作用

力、摩擦力及外界环境的阻力。 18、 动作的节奏:是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强弱和时

间间隔的关系。 19、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选原则,将各种教材按

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统一整体。他反映了各类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20、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之比。 二、填空:每小题2分

1、1)运动技术 2)动作技术 2、1)技术基础 2)技术细节 3、1)动作的轨迹 2)动作的频率3)动作的速度 4)动作的力量5)动作的节奏 4、1)开始姿势 2)结束姿势5、1)轨迹的方向 2)轨迹的幅度和距离 6、1)长度2)形状7、1)人体的内力2)人体的外力3)内力8、1)肌肉的拉力2)组织器官的阻力9、1)重力2)支撑反作用力3)摩擦力4)阻力10、空间11、时间12、1)时间2)空间、运动学14、动力15、1)时间2)空间3)综合16、1)大纲本文2)附件17、1)跑2)跳跃3)投掷4)攀爬5)悬垂支撑18、1)跑2)跳跃3)投掷4)攀爬5)滚翻6)基本运动19、1)灵敏2)力量3)耐力20、1)直线排列2)螺旋排列3)混合排列21、1)不变2)不断变化

三单项选择(四个答案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的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题1分天4错不倒扣分)

1、D2、C3、B4、C5、A6、B7、D8、D

四-双项选择(有四个答案,有两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填在后面的括号。每题1分,答错一个扣0.5分)

1、AC、2、AC,3、BC,4、AD,5、BD,6、AD

五多项选择每小题下面设3-7个答案,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到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 多选 、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EFG2、BCE3、ACDE4、ABD5、ACDE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

1、运动动作的要素有:身体姿势,动作的时间,动作的轨迹,动作的频率,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等。 2、动作节奏的意义

1)能使身体各部分和内脏器官之间协调一致,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2)一定的节奏能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工作与休息合理交替,从而使动作协调省力。有助于提高集体练习者的积极性。

3)可以促进集体动作的协调动作和密切配合。

3、编写教材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3)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原则4)适应学生心理特征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原则6)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7)教材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原则。

4、体育教材的主要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2)按运动项目3)按身体诉诸4)以1)或3)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等,初中阶段可采用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5、跑、跳跃、投掷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也是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它们在教材授课时数中占首位。在跑的教材中,,发展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练习,是进行快速跑和耐久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跳跃、投掷教材中发展弹跳力、力量、投掷和跳跃能力的练习,对发展下肢弹跳力,增强上肢和腿部力量都有实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材,既不与竞技运动,也不与人们的自然活动动作完全相同,主要是学习它们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不过分

强调专项动作的,是将它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完成体育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论述题

1、试剖析途中跑动作技术各动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5分)

从途中跑练习过程中的身体姿势,腿的前摆、后蹬、臂的前后摆动等动作的方向、幅度(距离)、轨迹、时间、力量、频率和节奏2-3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剖析。 2、试论我国编选中校学体育教材的原则。

可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材料的编选必须符合教育性、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及我国的国情等方面方面论述

第六章 体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体育教学方法 2、指导法 3、语言法 4、讲解法 5、直观法 6、动作示范 7、条件诱导 8、完整法 9、分解法 10、矫正法 11、重复法 12、变换法 13、持续法 14、间歇法

15、游戏法 16、比赛法 17循环练习法 18说服法 `19、榜样法 20、评比法 21、表扬法 22、批评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 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三个,即()、()、()。 2、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通过()、()、()、()等方法来实现的。 3、 体育教师在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时,语言要()、()。 4、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式有()、()、()、()。 5、 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及()等因素而确定。

6、 示范的方向要根据()和()而定。 7、 体育教学中的条件诱导有()、()和()等形式。 8、 分解法通常可采用()分解和()分解两种方法。

9、 重复法的特点是练习条件()并反复练习,每次联系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 10、 11、

单一重复练习多用于(),连续重复练习多用于()。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有效的增大()和()

12、 循环练习法的练习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有()循环和()循环两种。

三、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后均设4个答案,其中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提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填错不倒扣分

1、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 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 D、讲解 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直陈法 B、概要法 C、侧重法 D、联系法

3、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 () A、背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镜面示范 D、正面示范

4、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可采用 ()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对比示范

5、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距离可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6、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可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7、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流水依次进行 B、条件不断变化 C、每站联系无间歇 D、能有效的增大练习密度和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增加时,强度宜适当下降。强度再增加时,量要适当减少。这样,量和强度交替增加和下降,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承担负荷能力,逐步得到提高。(3)正确处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表面数据是指动作的练习量和强度。内部数据是指负荷的量和强度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因学生的体质强弱和身体训练水平的不同,一定负荷的表面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wgd57jkg2v3bv3zrc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