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校体育学试题集(相当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如何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8、 如何贯彻直观性原则

9、 简答用动负荷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10、 如何贯彻巩固与提高原则

七、论述题(每小题8-15分)

1、 试述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12分) 2、 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自觉积极性原则(15分)

3、 试述如何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15分)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

保健基础知识和技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2、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的下位目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应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3、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程。

4、 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内部各种教学现象所存在的本质联系。

5、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则。 6、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全面多样,使学生

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7、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8、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

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9、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负

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10、 系统性原则:是指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是连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指标和要求

是层层衔接的,是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11、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

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 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

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13、 14、 15、 16、

运动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

生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刺激程度。 心理负荷: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心理过程的刺激程度。 负荷量:指的是身体练习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

17、 负荷强度:完成练习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 二填空

1、 1)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大纲 2)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各地区、各部门

和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可能

2、 1)确定目标;2)激发动机 3)理解内容 4)进行操作 5)反馈调节 6)评价结果 3、 1)教师 2)学生3)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师 6)学生 7)教材 8)传播媒介 4、 1)显露性教材 2)隐性教材 3)显露性教材 4)隐性教材

5、 1)认识事物规律 2)社会制约性规律 3)教育、教养和发展规律同一规律 4)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 5)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6)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7)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6、 1)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2)自觉积极性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0合理安排负荷原则 5)系统

性原则 6)区别对待原则 7)巩固提高原则 三、单项选择

1、A 2、B 3、A 4、D 5、A 6、D 7、B 8、B 9、B 10、D 11、A 12、B 13、A

四、双项选择

1、AB 2、AB 3、BC 4、CD 5、AB 6、AB 7、AB 8、BD 9、BC 10、AD 五、多项选择

1、DEF 2、ACD 3、ABCDEF 4、BCDE 5、DEFG 6、ABCE 7、D 8、ABCDE 9、ABD 10、ABC 六、判断

1、/ 2、X 3、X 4、X 5、X 6、X 7、/ 8、X 七、简答

1、体育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体育教学活动方式以体力实践活动为主;体育教学是一个教、学、练合一的过程,以

练为主,通过对精选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达到理解教材的技术结构,掌握技能和发展体能的目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体力活动和思维过程是紧密结合的。

2) 体育教学是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实践课是在室外进行的,

由于活动范围大,受场地、器材数量和布置位置的限制,加之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水平和体育基础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互动性远远大于室内课。因此,需要教师课前认真计划和准备,并要求课中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

3)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练习,

不但形成了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且在练习中也承受了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对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有着积极作用。

2、答: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自我完成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

2)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客体和参与锻炼身体的实践,虽有教师、教材和学校的各种安排,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能动的发展自己

3) 制约的作用。所谓制约作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管理,都以学生的主体作

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检验主导作用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4) 评价反馈作用。所谓评价反馈作用,是指学校的各种教育措施能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

得到充分的发挥。 3、答:体育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序的动态控制和反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把有关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传授给学生,经学生接受、“内化”后产生效果。这时,教师还应该分析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

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步教学计划,并采取最适宜、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种调控过程 见下图。

4、 答:这个阶段特殊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繁华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

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所以,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 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要 正确的 采用分解法或完整

法,在重复练习中,要加强帮助和保护,逐渐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并交替进行。

5、 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在逐步

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

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这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练习,注意改进动作细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积极的思维,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尤其要注意学生个体见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负荷量和强度,以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6、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但如果长时间的中断练习,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就回消退,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并能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灵活自如的应用 7、 答:(1)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全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时,

应注意各类教材和考核项目的合理搭配,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课的准备开始,就应该考虑采用的练习内容应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部位,器官、系统。

(3)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不能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练什么。这种迁就学生兴趣的作法,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片面的发展。 8、 答:(1)综合运用学生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感知体育教材,扩大直观的效果。在体育教

学中除通过学生 的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外,还要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

来感知完成动作时的肌肉用力程度、方法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扩大直观教学的效果。 (2)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直观作用。教师自身的一切活动,都是模仿能力很强的中小学生观察的目标。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体育理论素养和运动技术水平,重视动作技术示范的正确性和规格性。

(3)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教具和手段。充分运用的目的是弥补或扩大学生对动作的感知。 (4)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技术关键,辨别正确的动作和 错误动作,学过的动作和正在学习的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避免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机械的模仿。

9、答: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符合量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其指标可以用时间、次(组)数、总距离、总重量来衡量。负荷强度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深度,可以用密度、速度、高度、远度、负重量难度等指标来衡量。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一定的强度就有一

定的量;反之,有一定量的练习就有一定的强度。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同样,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繁荣量,就能承担较小量的较大强度。量的增加能为强度的提高打下基础,强度的提高又可为量的增加创造有利的条件。两者相铺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运动负荷逐步增加的趋势。 10、答:

1) 反复练习。反复练习是巩固提高原则的基本要求。每次课都应使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反复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不断消除动作的缺点和错误激发学生反复练习的积极性。

2) 采用体温、测验、竞赛等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手段时,要根据课的目标和要求

进行。提问要有启发性。 3) 改变练习条件。改变练习条件包括场地、器材及动作结构、环境条件等

4) 课内外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外体育作业和家庭作业。

5) 培养进取动机

八、论述

1、答: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中,应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任务,这是由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功能决定的,是完成体育教学其他任务的基础。只有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知识为指导,才能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 探索、自我联系与发现,在大量的身体练习中去加深对知识、原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不断培养其独立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自主学习与调空的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相互保护与帮助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练习、独立串联、运用、编排与创新的能力等。通过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今后乃至终生在各种生活工作条件下去自觉坚持身体锻炼,实现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反过来,通过培养体育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体育,促进进一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因为要掌握技术、技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因此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对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技能活动能力都是较好的刺激和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有较好的作用。当学生的体质因此而增强后,再学习新的、难度大的知识技术,就会减低学习新技术、技能的难度,有利于知识技术的任务完成。另外,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娱乐性、教育性、美育性的特点,及教学环境的开发度和自由度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的过程中,他们的心里过程与个性品质、思想品德与作风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术的效果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教学的目标应在教学中全面加以贯彻。应该从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入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时,可有所侧重。

2、答:体育教学中的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决定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们掌握比较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经验,对教学的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技术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自发的,取决于教师的诱导和控制。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必须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等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是推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心理依据。只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与人,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满怀热情的关心与信任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感情息息相通。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能动的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

3)通过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引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提高自觉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练习内容、手段和方法,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要引起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学习的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运用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紧密围绕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以能达到同一目的的不同组织、内容、方法、手段,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4)使学生了解完成教学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要求?目的何在?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完成这些具体认为,努力按照要求去做。

5)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训练内容,采用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安排运动负荷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

在上述方面过难或过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自觉积极性。因为,学生自觉和积极的程度,取决又他们掌握和达到这些方面要求的难易程度和能力。要求过高或过难,虽经努力也很难达到或完成,会挫伤积极性;要求过低或过易,完成的不费力气,也同样调动不起积极性。 一旦学生达到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方面要求后,应立即提出新的进一步的要求,以使学生不断努力,向另一个新的高度挺进,从而始终保持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进去心。

6)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成绩检查和考核,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学习的成绩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成果时,才能进一步把他们的自觉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当学生对学习的成果和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的养成和能力提高以后,就能主动的、创造性的参加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教学任务,从而促使自觉积极性提高。

4、 答:合理安排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担适当地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

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

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的规律。从生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人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宜的生理负荷的刺激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生理负荷越大,超量恢复的效果也越好,适宜的程度也越大。如果生理负荷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理机能就会受到损害;而生理负荷过小,对生理机能的发展也不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从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来看,“注意”、 “情绪”、“意志”三项指标在一节课的不同时区多有一个高峰值,如果分别在他们的 峰值区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将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效果。 贯彻合理安排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等合理的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新授课和复习课在安排生理负荷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不同,安排生理负荷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 教材,应考虑它们对身体机能的不同作用和影响,作出科学的安排。此外,学生的生活制度、营养条件和 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及作场所的环境条件等,都是安排生理负荷时予考虑的。 (2) 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先增加负荷量,待适宜后,再增加强度。量和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量再

52wgd57jkg2v3bv3zrc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