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台风 暴雨洪涝 干旱 寒潮 低纬度的洋面上湿热空气大规模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至高空,周围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成因 低空空气向中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续时间较长等条件,造成连续的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流动,在地转偏雨雪、冻害等 暴雨 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空气大旋涡 天气系统 气旋 冷锋、暖锋、气旋、台风等 单一大陆气团、副热带高压 冷锋 夏秋季节,主要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我国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在我国的影响沿海地区,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或北方、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的伏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时空分布 内陆也受影响 特大暴雨 旱最为严重 外大部分地区均受影响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强风、特大暴雨、产;影响交通;有的会造成建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危害 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风暴潮 物倒塌,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 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重大损失 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防洪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相利用气象卫星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强对台风的监测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使海上船只能及时返航;事先防御措施 和预报,及时发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开展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布台风预报、警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备 报或紧急警报 改进耕作制度等 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主要地质灾害 类型 成因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基本知识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基本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地震 内力 作用 分布广泛、危主要集中于环太平害大、伤亡洋和地中海—喜马大、突发性强 拉雅地震带 滑坡 外力 作用(斜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坡重力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作 下滑 用) 类型 成因 海啸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分布广泛,危岖的山地,如欧洲南害大,伤亡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大,突发性强 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4、主要海洋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 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风暴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潮 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

灾害种类 旱灾 洪涝 台风 低温冷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区域分布 原因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濒临西北太平洋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 对工农业 生产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造成危害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造成危害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环境 海洋灾害带 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受海洋环境影赤潮等为主 响 东南沿海灾害带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受海洋与陆地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 双重环境影响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是许多大江大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河的下游地区 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 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 东部灾害带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造成严重灾害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中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二阶梯 西北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是中国的干旱干旱、病虫害等为主 区 青藏高原灾害带 主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 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 是中国的高寒区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 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灾害 伏旱 多发地区 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 多发季节 7月 成因 副高控制 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 防治措施 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 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台风 夏秋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风沙 天气 三北地区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 向东南方向扩散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 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暴雨 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 华北、西北地区 夏秋 干旱 冬春 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东部沿海 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 阶梯的交界处多山;迎风坡 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洪涝 暴雨 滥伐山林 水土流失 风暴潮 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河湖蓄洪能力差 水文灾害灾情严重 人为原因 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 地质复杂、地表破碎 水源充足、多暴雨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开发山区 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 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人为原因 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 冬季风强烈 临近沙源地 蒸发旺盛、植被覆盖率低 寒潮 干旱 沙尘暴 主要农产品生产基人口、城市密集,过量抽取地下水、地地;灌溉用水增加 人均水资源匮乏 面沉降、海水倒灌 人为原因

4、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岩石圈,如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要素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海陆兼备 季风气候典型 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 夏季风不稳定 冬季风势力强 干旱、暴雨、洪涝 低温冻害、冰雪灾害 自然环境 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频繁 多火山、地震 多山地,地形复杂,表层岩体破碎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 社会经济环境 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经济增长快 诱发自然灾害 四.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减灾规划 防灾法律 措施 途径 减灾管理 减灾教育 目的 减少灾害发生或灾害损失 实例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②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方式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地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2、部分自然灾害防御措施 (1)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防御: 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2tix27ihy2ubi87rww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