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
理论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132008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36、理论课学时20、实验课学时1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察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 前修课程:生物化学 建议开课学期:第5学期
壹、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原理、生态分布、遗传和变异、传染免疫、分类鉴定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初步掌握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壹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及今后利用微生物进行药物制剂的研究工作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授课,辅以辅导答疑和考试。同时开设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做到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且重,以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在自然界的分布和作用及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和在工、农、医、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且在科学态度、试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说明微生物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和人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次 第壹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遗传 抗生素 中药的抗微生物作用 药物生产和保藏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第八章 药物的微生物学测定法 3 讲课内容 学时 2 2 2 2 4 2 2 1
第壹章绪论(1学时)
1.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微生物学对人类的贡献 4.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5.微生物学和药学的关系。 6.微生物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本章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3学时)
第壹节细菌(2学时) 1.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2.细菌细胞结构和功能 3.细菌的繁殖和菌落形态 4.古细菌
第二节放线菌(0.5学时) 1.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2.放线菌的繁殖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第三节其他原核生物(0.5学时) 1.蓝细菌
2.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本章重点:细菌的菌体形态、结构特征 本章难点:细菌细胞壁结构和革兰氏染色法机理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2学时)
第壹节酵母菌(1学时)
1.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2.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菌落特征
第二节霉菌(1学时) 1.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2.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 3.菌落特征
本章重点:霉菌和酵母菌的菌体形态、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 本章难点:真核微生物形态的多样性;真核微生物的繁殖过程;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1学时)
第壹节病毒 1.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2.病毒的形态结构 3.病毒的增殖 第二节亚病毒 1.类病毒 2.拟病毒 3.朊病毒
本章重点:病毒粒子的形态、组成、结构及基本特征;噬菌体的类型及侵染特征; 本章难点:噬菌体的侵染;噬菌体的生长曲线;溶源细胞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4学时)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