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 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 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陈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四,简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 名词解释
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 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 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4、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填空题
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写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
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论 10、剥削
三、选择题
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简答题
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
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五、论述题
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
社会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 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
2、 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 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 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二、填空题
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在生产 10、劳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