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一般镇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五)住宅建设
面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重点保障廉租住房建设,
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到2020年,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干预,变直接管理为财税、金融、法律、发展规划、土地供应及产业政策等
间接管理。特别要规范住房市场、健全住房市场法规、培育住房金融市场。加强住房市场调控,缩小住房价格与
收入的差距,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制定并执行居住土地供给年度计划,达到供需平衡,集约利用土地,
保障市场效率与秩序,优先供给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保障群体利益。
(六)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设施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
引导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
品质。
严格控制现有设施用途变更和用地流转,改造现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新建设施适度超前、留有余地。
结合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市(片区)级-组团级-社区级”多层次、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
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 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成符合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业、 养殖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优化改造传统工业,限制、转移高消耗、
重污染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 会展等服务业,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完善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
公共服务业。
都市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八)城市交通规划 1、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1、铁路
重庆铁路枢纽范围为北起襄渝线的磨心坡站,南到川黔线的小岚垭站,西达渝蓉线的铜罐驿站和遂渝线北碚北站,东至渝怀线的鱼嘴站。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规划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渝利线)及重庆北站货车外绕线、渝蓉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泸铁路,对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进行扩能。规划预留重庆枢纽相关联络线,提高枢纽能力,实现客货分流。 2、公路
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
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渝蓉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
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3、港口
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规划朝天门作业区为水路旅游客运中心,新建广阳坝等旅游客运码头;规划佛耳岩等货运骨干作业区以及其它中小型货运作业区及码头;完善伏牛溪、朝阳河等危险品码头设施。 4、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用地远景按四条跑道进行控制。规划期内建设东航站区及相应的跑道系统。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5、城市道路
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越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在片区道路网络基础上构建都市区“片区网格自由式”的道路网系统。都市区快速道路总长约647千米,规划主次干路总长约2948千米。
6、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
现状及在建道路越江通道22座,规划新增道路越江通道共7座。7、步行交通
优化步行环境,保护和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结合电梯、扶梯、缆车等辅助交通方式,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在商业中心区、车站码头、大型集散场所普及无障碍通行设计。沿城市道路每隔250-300米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采用人行横道过街方式必须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标志及信号灯,道路宽度在六车道及以上的应在道路中央设置人行安全岛。
8、公共交通
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为辅助,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逐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公交出行分担率近期达到35%,远期达到45%-50%。
规划轨道基本线网约364千米,呈“一环六线”布局形态。规划远景轨道线网约513千米,呈“一环九线”布局形态。
利用西永至铜罐驿的铁路西铜便线、菜园坝至西彭的渝蓉铁路线等铁路线路开行城市客运列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在城市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线网。
9、交通换乘枢纽和停车
依托轨道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型对外客运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