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2 页
“中学阶段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报告
沈柏芳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孙东耀
第一部分 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界定]
所谓“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事务。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会合作”。中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重要舞台。我们借助中学生社团这个舞台,有效地把自主教育的精神向学生的生活进行全方位地辐射,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富有时代气息的、朝气蓬勃的高素质人才。 [选题的背景]
一、探索中学阶段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及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缺乏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难以立足的,长期“奴化教育”所培养的“服从型”人才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着力培育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能力。中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索自主管理模式理应被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二、探索中学阶段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一直存在着忽视“人”的现象,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是典型的非人本技能演练。由此,学生的道德滑坡,责任感、使命感的淡化,创新意识的弱化,创造力的泯灭等一系列不该出现的现象,堂而皇之地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近年来,国家大刀阔斧的地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课题作为基础教育课改的重要组成,自然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有利的条件]
1999年至2001年期间,我校进行了“创造教育的整体改革” (省级重点课题),其中“创造性人格培养” 是重要子课题之一。在先期的课题研究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对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减轻班主任、年段长、政教处的工作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有效途径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一些工作还流于形式,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正是这一点,促使我们在2001年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三年的系统研究,探索出一个既符合素质
第 2 页 共 12 页
教育改革方向,又切合我校实际,并对其他中学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学生自主管理有效模式。
第二部分 研究的内容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自主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自主管理的意识和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逐步形成广泛的兴趣、科学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逐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管理事物的能力。
2.探索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既符合素质教育改革方向,又切合我校实际,操作性较强,并对其他中学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学生自主管理有效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1.实现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如何实现宏观控制、微观放开的有机结合,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的正确处理。
2.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处理好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整合关系。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
建立和有效实施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评价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策略]
1.理论先行,实践为本的策略。首先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学习研讨现代教育理论,努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学生发展观,引导教师重新定位教育角色,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师生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我们组织学生会及团委会的学生与政教处、团委教师共同制定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实施方案,制定以学生自主选举社团负责人、自主确定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的原则,以此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自主管理保驾护航。
3.宏观控制、微观放开的管理策略。学生的自主性是在教师指导下发挥的,比如,活动的内容、形式要保持健康有益,教师要依据课改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给予把关,既不可放任自由,又不能包办代替。
4.由点到面滚动推开的策略。把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模式探索的成功经验适时地向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全面辐射,尤其是在文化课学习领域借鉴社团自主管理经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自我教育成分,提高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际参与度。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概述
一、准备阶段:(2001年5月至2001年12月)
1. 分析研究学校社团工作的现状。
2. 确立课题研究框架,建立相关研究制度。
3. 成立课题组,确定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第 3 页 共 12 页
4. 组织学习,开展讨论。
二、实施阶段:(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 1、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
(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学校社团活动了解程度、参与热情以及学生的兴趣范围等,为制定课题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课题方案。
(3)开展第一阶段研究:成立各社团,完善社团制度,定期开展活动。 (4)组织两次研讨会,进行第一阶段小结。 2、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 (1)调整课题方案,增补新社团。
(2)进一步做好社团活动开展的各项协调工作。
(3)探讨如何将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三、总结阶段:(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
1. 全面总结研究情况,整理材料,撰写子课题小结。
2. 组织评审,总结评估。 3. 表彰先进,推广成果。 四、研究措施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开展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主要载体,着重研究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及操作方法。
(一)理论先行,形成氛围
要使课题顺利开展,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策略。先后派出部分老师到兄弟学校交流取经,学习外部的先进经验;聘请了有关专家、资深教师担任顾问,来校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工作方向。通过学校、教研组、年段、备课组等多个层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我们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和各社团活动整合起来,把教师的管理观念的更新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努力探索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师们通过学习培训,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有效地营造了课题试验的氛围,为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度保障,确保实施
健全组织机构,讲求科研实效性。组建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课题组是课题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学校成立由部分有专长的老师和两委学生干部组成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指导和评估各子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制度,组织和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收集资料,推广研究经验和成果。
1.建立社团申报制度。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的特点在规定时限内自由申报成立社团,制定计划,由学校课题组给予评审、确认。各社团计划的实施由学校课题组进行管理和指导。
2.研讨活动制度化。各社团在课题领导小组的负责下,在市教科所的指导、帮助下,在各课题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开展研究、实验。举行内容充实的阶段性的研讨活动,有论文交流、课件演示、阶段成果交流汇报、活动录相展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