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元素”深化社区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诸 君
【摘 要】面对“微时代”的挑战,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微时代”脉动,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聚焦“微元素”应用从“未知到已知,已知到应会,应会到精通,精通到疯狂”的实效演变过程;思考哪些“微元素”媒介可以供居民学习所用;探索“微元素”如何在社区教育过程中满足个人使用者的认知需要、社交需要、情感需要、整合需要和自我展示需要。
【期刊名称】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5(028)001 【总页数】4
【关键词】微元素;实效性;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表现。在形式上,突破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在内涵上,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人员的全员性、教学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要求的公平性。目前,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居民的学习需求也日益强烈,但如何满足居民需求、如何发挥教育实效还有待研究,更需要寻找一种便捷、灵活、有效的学习载体,实现居民随心学、用心学、开心学。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以“微元素”深化社区教育的实效性作了思考与探索。
一、理论界定
(一)基本概念诠释
所谓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其使命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全民学习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是寓教育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是对单一学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冲破了原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形成一个各种教育因素的集合体,实现教育与社会一体化,最终达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目标。对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具有积极作用。
“微元素”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短小精炼的微博、微信、微事件、微电台等自媒体为媒介,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进行实时互动传播交流。传播核心是“微内容”,可以用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传递一句话、一个表情符号、一张图片等;传播体验是“微动作”,发送语音时按住话键和其他一些简单的按键操作,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鼠标点击就能完成选择评价、投票功能;传播渠道是“微介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即可传播;传播对象是“微受众”,有窄众传播的要求,带有私密性和可控性。 (二)“微元素”与社区教育
社区居民玩着“微博”、“微信”,看着“微小说”、“微电影”融入社会,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办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具有创建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社区成员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建设的功能。因此,微元素是社区教
育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实现社区教育功能拓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有力保障。面对“微时代”的挑战,与时俱进,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三)“微元素”应用实效标准
在“微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新的媒介及其形式是否能够普及和应用,取决于能否注重用户思维和体验。用户思维是“微元素”媒介的核心,而居民满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两者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个细节,能够让居民或用户有所感知。正因如此,“微元素”应用实效标准需坚持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准绳,站在受众的角度,通过分析媒介使用者的使用动机,解析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获得满足的效用,强调使用者的能动性,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1]。 本文聚焦“微元素”应用从“未知到已知,已知到应会,应会到精通,精通到疯狂”的实效演变过程;思考哪些“微元素”媒介可以供居民学习所用;探索“微元素”如何在社区教育过程中,满足个人使用者的认知需要、社交需要、情感需要、整合需要、自我展示需要。
二、背景分析
(一)时代意义
信息大爆炸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元素”媒介对人类的思考方式、活动方式、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互联网而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证。 (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