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三角区内无腹肌,有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外侧壁薄弱区之一。此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浅环、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2.胆囊三角(calot):该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胆囊动脉位于此三角内。 3.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横肌的起始部的腱膜,腱膜下面有三条N,依次为肋下N,髂腹下N和髂腹股沟N。腱膜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腹腔器官经此三角突触形成腰疝。
4.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方,体表呈明显凹陷,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上缘中1/3围成。浅面为皮肤、浅筋膜和封套筋膜。深面为斜角肌下份和椎前筋膜。
5.钩椎关节(luschka)3-7颈椎椎体上面外侧缘有明显向上的突起,称椎体钩或钩突;椎体下面外侧缘相应部位有斜坡样的唇缘。相邻椎体的钩和唇缘共同组成钩椎关节。它限制椎体向两侧位移,增加颈椎椎体间的稳定性,防止椎间盘向外突出。 6.胸膜上膜(sibson):胸膜顶的上方从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至胸膜顶的筋膜。起悬吊作用,行肺萎陷手术时,须切断上述筋膜使肺尖塌陷。 7.胸导管(thoracic duct):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A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A与奇V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和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经食管与左侧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上段和下段与纵膈胸膜相贴,当胸导管上段或下段损伤并伴有纵隔胸膜破损时,可引起左侧或右侧乳糜胸 8.乳房悬韧带(Cooper):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9.肝胰壶腹(Vator):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段的内后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肝胰壶腹。 10.收肌管(Vlunter):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的管状腔隙。
1.锁骨中线第三肋间隙胸穿: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2.腰椎穿刺:成人在3、4腰椎棘突之间,儿童在腰椎4、5棘突之间,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蛛网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终池。 3.阑尾切口:切口位置常用麦氏切口和lanz点 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4.小脑延髓穿刺:在项部后正中线上,从枕骨下方或第二颈椎棘突上方进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项韧带、寰枕后膜、硬脊膜和蛛网膜到达终池。
4.肾手术切口: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肾筋膜、肾脂肪囊、肾脏。 5.腋窝的构成及内容物
①顶,即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份,第一肋的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有臂丛通过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 ②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形成 ③前臂,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④后臂: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组成。后壁上有三边孔和四边孔。三边孔内有旋肩胛血管,四边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⑤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⑥内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6.肘窝的境界、内容及其位置关系
肘窝是肘前区呈尖端朝向远侧的凹陷。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即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和旋后肌组成,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内容:以肱二头肌腱为中心,内侧有肱动静脉;肱血管内侧为正中神经。肱动脉于肘窝中点远侧2cm处分为桡、尺动脉,肘深淋巴结位于动脉分叉处。肱二头肌腱膜外侧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桡神经。 7.腘窝的位置,结构及内容物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腘窝底自上而下依次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
及其筋膜 内容物: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外上界的腓总N,血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
8.纵隔的概念及分区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的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解剖学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从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临床上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9.穿过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纵行的有颈外A,颞浅AV脉,下颌后V及耳颞N。 横行的有上颌AV,面横AV和面N及分支。 上述血管N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N及其分支,下颌后V,颈外A及耳颞N 10.胸膜前界(心包穿刺部位)
两侧胸膜前界自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向内下方经胸锁关节后面,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两侧靠拢,于正中线偏外侧垂直向下。左侧至第4胸肋关节高度斜向下沿胸骨外侧2-2.5cm下行,达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为下界。右侧至第6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下界,跨过右剑肋角约占1/3,故心包穿刺部位以左剑肋角处较为安全。 11.乳房淋巴引流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腱淋巴结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12.简述股三角的境界及其内容物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与收肌管相续,其内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 13.面部危险三角
面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口角两侧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14.颅顶部危险区
即腱膜下间隙,位于帽状腱膜和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想通,继发颅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15.梨状肌间隙的概念及通过结构
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通过结构:上孔自内向外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臂上动脉;下孔自外向内一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16.胃的形态及血液供应
基本呈曲颈瓶状,分前壁、后壁,上缘称胃小弯,下缘称胃大弯。 分为4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血液供应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 此外,左膈下动脉也可发1-2小支分布于胃底上部和贲门。 17.肘后三角的概念,有什么临床意义
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单纯肱骨髁以上的骨折,不会影响其位置关系,肘部损伤时,常以其特点,判断和区别是骨折还是脱位。 18.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脊柱、主动脉弓,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食管下三角:心包、胸主动脉、膈,内有食管下份 19.门静脉的组成、属支
门静脉包括肝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肝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静脉内没有瓣膜,当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可经属支逆流;主要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20.颈动脉鞘的概念及其内容物
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为颈总动脉。在颈动脉鞘下部,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在二者之间的后方有迷走神经。鞘的上部,颈内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其后外方,迷走神经行于二者之间的后内。 21.简述腹股沟的位置、构造和通过结构
腹股沟管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前壁外侧部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共同围成。后壁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侧1/3处有发育程度不一的联合腱或联合肌加强,接近外口处有反转韧带参与构成后壁。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 22.手的肌肉和皮肤的神经支配
手的肌肉主要由正中N和尺N支配。正中神经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及第1、2蚓状肌,小鱼际肌及全部骨间肌。 手的皮肤由正中N、桡N、和尺N支配。正中神经支配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侧面及其中节和远节背面皮肤;尺神经支配小鱼际肌,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以及手背尺侧半、尺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桡神经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23.手掌由浅入深经过的层次
以掌心为例;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掌腱膜;中层结构包括掌浅弓、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浅支、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蚓状肌;深层结构包括掌深弓、尺神经深支、掌骨及骨间肌 24.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臂部的前群肌由肌皮N支配,后群肌由桡N支配。前臂后群肌肉由桡N支配,前群中肱桡肌由桡N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N支配,除以上二块半肌肉外其余六块前群肌均由正中N支配。手的鱼际肌除拇收肌外由正中N支配,小鱼际肌和骨间肌由尺N支配。蚓状肌中第1、2由正中N支配,第3、4由尺N支配